
本文說明以3D影像與客製化 PEEK 材質進行顱骨重建的臨床應用,說明術前模擬、跨科合作與術後追蹤重點,提供有關顱骨重建與腦傷復健的科普與就醫參考。
一名33歲棒球教練在國道車禍後出現嚴重腦傷與顱骨破裂,接受醫療團隊以3D影像技術規劃的客製化顱骨重建手術。術前以三度空間模擬重組受損部位,協助外科團隊掌握骨裂分布並設計適合的修補方案。
顱骨重建使用的材料與技術要點
此次重建採用 PEEK(聚醚醚酮)材質製作的人工骨瓣,醫師指出 PEEK 可依照患者骨骼曲線客製化成形,且材質彈性模數接近皮質骨,有利於力學配適。PEEK 在影像檢查時通常不產生金屬假影,因此便於術後以 CT 或 MRI 追蹤。
術前規劃與跨科合作的角色
醫療團隊在首次手術前運用3D影像重建顱骨結構,並在術中依據術前模擬反覆比對,以確保重建範圍與骨瓣吻合。神經外科與骨科之間的跨科協調,有助於同時處理顱骨與其他骨折或合併損傷。
適用族群與臨床指引重點
顱骨重建的適應症通常包括顱骨碎裂、缺損或須恢復顱形與腦室保護的情形。患者年齡、損傷範圍、感染風險及全身狀況等,都是術前評估的重要項目。是否適合以客製化 PEEK 進行修補,需由專科醫師評估個別風險與效益。
術後追蹤與可能風險
術後追蹤包含影像檢查以評估假體位置及周邊骨癒合情形,同時留意感染、假體鬆脫或局部腫脹等併發症徵兆。康復期間的神經功能評估與物理治療安排,對恢復活動力與語言能力等功能也很重要。
臨床應用的限制與病人照護要點
雖然客製化顱骨重建可改善顱形與保護腦組織,但手術仍存在一般外科風險,且術後恢復速度因人而異。家屬與醫療團隊應建立明確的期望管理,並遵循術後追蹤與復健計畫,以利長期功能恢復。
此案例同時突顯術前影像模擬與跨科合作在複雜顱骨重建中的關鍵角色。對於遭受顱顏或顱骨創傷的患者,與專科醫師討論個別化治療選項、可能風險與後續追蹤,是重要的就醫起點。
重點回顧
以3D影像規劃配合客製化 PEEK 顱骨重建,可在術前精準模擬受損範圍並改善影像追蹤便利性,跨科團隊合作有助於處理合併損傷;但手術仍存在感染與假體問題等風險,術後復健與追蹤不可忽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