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影片宣稱甜食使老人比水果蔬菜更健康的說法有誤導風險

2025-10-1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社群影片宣稱甜食使老人比水果蔬菜更健康的說法有誤導風險

網路流傳「常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數高於吃蔬果者」等說法,但營養專家指出此類比較缺乏科學脈絡與完整風險評估,精緻糖類仍被主流醫界視為不利健康的飲食成分,應以均衡六大類飲食為優先。

傳言內容快速說明

社群平台上出現多則影片或貼文,聲稱常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數」遠高於常吃蔬菜或水果的族群,並以倍數數字作為吸睛論述。這類說法未提供明確研究來源,也未說明如何界定「健康指數」與控制其他影響因子,因此容易引起誤解。

專家觀點與醫界共識

受訪的臨床營養專家指出,國際醫學與營養界對精緻糖與高糖高油加工食品普遍持謹慎或負面評價,長期過量攝取與肥胖、代謝疾病關聯性較高。單憑甜食帶來短暫愉悅感就斷言其整體健康優勢,忽略了肥胖、血糖波動與慢性病風險等重要面向,屬於片面說法。

多巴胺與飲食成癮風險

影片常以「甜食能促進多巴胺分泌」為論據,但專家提醒,多巴胺是短暫的愉悅反應,若以甜食頻繁刺激可能導致重複尋求相同刺激而形成類似成癮的行為。多種食物如乳製品、肉類、堅果與可可等都含能支持神經傳導物質生成的營養,並非只有甜食可提供。

實務建議包括以較低糖的替代品取代精緻甜點,例如高純度黑巧克力或以可可粉搭配牛奶的飲品,並注意整體熱量與脂肪攝取。

水果蔬菜在飲食中的角色與建議攝取量

專家強調水果與蔬菜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獨立類別,各自承擔提供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等功能。臨床建議在一般成人飲食中,男性每日可目標約三份水果,女性約二份,並建議以整果為主而非打成果汁,以減少血糖快速升高的風險。

對於糖尿病或減重者,可將水果安排在餐後或兩餐之間,以降低餐後血糖急升。作為替代策略,可將水果與優格或富含蛋白的食物併食,或以含纖維的湯品等方式降低餐後血糖波動。

資訊辨識與法規提醒

專家並提醒,新近施行的相關法規對於散播不實營養或飲食資訊有明確規範,面對來路不明或未標示研究出處的網路貼文,應提高警覺。建議以政府衛教單位、醫療院所與專業醫學團體提供的資訊為參考依據,避免僅憑單一影片或社群貼文做飲食重大調整。

面對網路健康資訊,宜採取審慎的資訊判讀與飲食實務:短期的愉悅感不能取代長期的營養均衡與慢性病風險控管。如有個別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或營養專業人員,以取得符合個人情況的評估與建議。

重點回顧

網傳甜食使老人健康優於蔬果的說法缺乏科學脈絡;精緻糖易引發血糖波動與肥胖風險,應以六大類均衡飲食與低糖替代方案為主,並留意資訊來源與法規規範。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