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自己或家人出現記憶力退化、注意力下降、判斷力變差或性情改變,應注意這可能不是單純老化現象。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疾病,病程常在明顯症狀出現前已經潛伏多年,臨床上常見家屬直到退化明顯才就醫,錯過早期介入的時機。
可能的致病因素
- 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會增加失智風險。
- 腦血管事件:腦中風或小型腦梗塞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
- 營養與中毒因素:營養不良或長期接觸毒物亦可能影響腦功能。
- 感染與免疫異常: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感染或免疫問題可造成認知障礙。
- 結構性病變或外傷:腦部腫瘤或外傷也可能引起失智樣表現。
輕度認知障礙 MCI 的意義
臨床指出,失智症在出現明顯症狀前,可能已經悄悄發展數年甚至10年之久,這段過渡期常稱為輕度認知障礙(MCI)。MCI 是從正常老化向失智症過渡的階段,若能在此期發現異常,透過改善生活習慣、營養調整與必要的醫療介入,有機會延緩或阻滯病程進展。
可用的檢查與生物標記
在症狀尚不明顯時,可以透過多項檢測評估潛在風險與病變:
- 影像學檢查:頭頸部磁振造影 MRI 與腦血管磁振血管攝影 MRA 可偵測腦萎縮、腦梗塞、腦瘤等結構性異常,並協助觀察腦部血流改變。
- 血液生物標記:近年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相關的 p-tau 217,可透過血液檢測在症狀出現前評估罹病風險。
- 基因檢測:APOE 基因型分析可用以了解是否帶有較高風險的基因型,作為遺傳風險評估的一部分。
- 認知功能測驗:MMSE 等簡易認知評估由具有相關專長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施測與解讀,用以評估記憶、語言理解與定向感等基本認知能力。
篩檢與全面評估的重要性
目前尚無能完全逆轉已受損腦細胞的特效藥,因此早期篩檢與全面性評估對於個別化照護與延緩病程具關鍵作用。對有疑慮的個案,合適的影像檢查、生物標記與認知功能評估可協助醫療團隊制定追蹤與介入計畫。
臨床上建議當注意到持續性認知或行為改變時,儘早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評估,以利在 MCI 階段或更早期發現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