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白皮書調查顯示國人睡眠、運動與飲食習慣仍待改善,失智症成為主要擔憂之一,文章整理風險因子、世代差異與日常可行的預防方向,提供讀者理解與行動參考。
調查與樣本重點
主辦單位以線上問卷進行大規模抽樣,彙整國人生活型態與健康擔憂。調查指出失智症在民眾心中名次上升,尤其年輕世代的擔憂程度顯著增加。
研究同時呈現睡眠、運動與飲食等習慣的普遍問題,並分析各世代在生活行為與長期照護準備上的差異。
睡眠品質與環境暴露的關聯
調查發現約一半受訪者有失眠經驗,約二成依賴助眠藥物,且約二成八的受訪者睡眠時間少於五小時。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文內被提及為失智風險因子之一,部分研究指出此類睡眠障礙可能提高失智風險。
同時,日常中塑膠微粒與一次性用品使用頻率高,年輕世代每週使用微波食品與瓶裝飲料及免洗餐具的比例較高,這類暴露被納入白皮書對失智相關因子的討論範圍。
運動現況與飲食習慣分析
調查指出近半數受訪者每週運動時數低於一小時,女性整體運動量偏低;熟齡族群的規律運動比例較佳,部分高收入族群運動習慣維持較久。
在飲食面,近半數受訪者每週至少食用甜食,四分之一每週吃油炸物,年輕世代每週吃炸物的比例更高。報告提醒飲食型態與心血管與代謝疾病風險的相關性。
社交互動與口腔健康的現況
調查顯示中壯世代在社交頻率上相對較低,有部分受訪者表示每月幾乎不與親友聚會。口腔保健方面,超過半數未半年定期就診,約四分之一僅在牙齒出問題時才就醫,熟齡者此比例更高,可能增加後續齒列與咀嚼功能衰退風險。
長期照護準備與世代差距
受訪者對未來長照所需資金的估算顯示平均需求值較高,但整體準備不足,存在顯著資金缺口。年輕世代中未開始準備者比例較高,有照顧經驗者則較早採取行動。
在資金準備工具方面,保險、投資及銀行定存等選項皆被列為常見選擇,顯示民眾對於風險分散與保障型工具的不同取捨。
失智前期可能出現的徵象
- 聽力較前衰退
- 缺牙導致咀嚼功能不足
- 膽固醇指數異常
- 睡眠呼吸中止或睡眠品質顯著下降
- 語速變慢或表達退化
可納入日常的行為面向
白皮書提出多項日常行動建議,包含維持規律運動、改善睡眠、注意飲食均衡、維持社交互動與定期健康檢查等方向,作為降低風險與早期察覺的生活面向提示。
這些建議以健康促進與早期介入為導向,強調社會支持與照護體系配套的重要性,但不代表個別診斷或處置的替代方案。
專欄觀察指出,這份報告將生活型態與長期照護風險的連結清晰化,提示不同年齡層在預防與準備上存在落差。未來在政策與社區資源安排上,仍需兼顧預防、早期篩檢與照顧者支持,才能減輕個人與家庭的負擔。
重點回顧
調查顯示睡眠、運動與飲食習慣對失智風險與長照準備有明顯關聯,年輕世代在行為暴露與準備不足上尤為突出;本報導整理可行的生活面向,但相關因果仍需以醫療評估與長期研究為依據。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