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登革熱擴大 北部新增個案與防治重點

2025-10-0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本土登革熱擴大 北部新增個案與防治重點

疾管單位通報本土登革熱新增病例,北部包括桃園群聚擴大與台北新增個案。本文整理疫情分布、常見症狀、檢查與個人及社區防護要點,提醒民眾與醫療機構提升警覺。

本土登革熱疫情概況

近期通報顯示本土登革熱在北部有新增個案,桃園群聚再增加兩名確診者,另在台北士林區出現本土個案。新增個案年齡層分布以年長者為主,衛生單位已就個案居住地與活動地展開採檢與監測。現階段通報病例中未見確定重症或死亡情形,相關流行區域與接觸史仍在調查中。

病媒蚊種類與傳播風險

本地病媒蚊種類在地區上有差異,北部以白線斑蚊為主,南部常見埃及斑蚊。白天較高溫與積水環境會增加孳生與叮咬風險,市區或公園等鄰近生活圈若有孳生源未清除,可能成為局部傳播的來源。衛生單位持續執行病媒蚊密度調查與孳生源清除等環境防治工作。

臨床症狀與檢查重點

登革熱常見症狀包括突發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或關節痛和出疹等。若出現上述症狀且有可能暴露於流行區或接觸疫媒環境,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與活動史,以利臨床評估。臨床上可使用如NS1等檢驗工具作為輔助診斷,但具體檢查與處置應由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決定。

個人與社區防護要點

降低登革熱風險的基本措施包括徹底清除住家內外的積水與孳生源,特別在降雨後加強巡檢。外出時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以減少叮咬機會,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 DEET、派卡瑞丁 Picaridin 或伊默克 IR-3535 等成分的防蚊藥劑。社區與地方衛生單位的環境清整與監測同樣重要,醫療院所則應加強詢問就診者的旅遊史、職業與接觸史以利早期通報與防治作業。

衛生機構表示將持續監測疫情動態,配合地方展開疫調與環境防治,並提醒民眾在高風險季節落實個人防護與居家檢查。如出現疑似症狀,建議儘速就醫接受專業診療與檢驗,以便及早處理與減少傳播風險。

重點回顧

本土登革熱在北部出現新增群聚與個案,重點在於早期偵測症狀與告知暴露史,並以環境孳生源清除與個人防蚊為主;地方監測與醫療通報仍面臨病例來源釐清的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