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風險案例與日常足部護理要點

2025-10-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糖尿病足風險案例與日常足部護理要點

一則來自臨床的案例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便是看似微小的足部傷口也可能引發嚴重感染。本文說明糖尿病足常見表現、危險因子、日常護理與何時尋求醫療協助,供患者與照護者參考。

病例概述

一名長期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自行剪腳趾甲時不慎劃破皮膚,起初未妥善處理,傷口數日後出現紅腫化膿與水泡,後續演變為糖尿病足。醫療團隊發現感染沿血管波及至小腿,經治療仍需陸續截除多根趾頭,並在兩年內完成十根趾頭截除的處置。

糖尿病足的常見表現與危險因子

糖尿病足通常由末梢神經病變、血管循環不良與免疫功能下降交互作用所致。臨床上常見的提示包括傷口久不癒合、局部紅腫化膿、組織變色或感覺遲鈍等。若合併高血糖、抽菸或久坐少動等情形,感染與組織壞死的風險會增加。

哪些族群需特別注意

  • 長期高血糖控制不佳者
  • 已出現足部感覺減弱或循環不良者
  • 有足部畸形、舊傷或曾接受截肢者

日常足部護理要點

日常檢查雙腳是預防糖尿病足的基礎。建議定期觀察皮膚有無破損、裂縫或足部變色,並確認鞋襪是否過緊造成壓迫。保持足部清潔與乾燥,選擇透氣合腳的鞋襪,減少局部受壓,可降低皮膚破損的機會。

剪趾甲與傷口處理建議

剪趾甲前可先以溫水浸泡使趾甲軟化,沿自然弧度剪平,避免剪得過深或留下尖角;邊緣可輕磨以減少勾住皮膚的風險。若發現傷口紅腫、滲液或疼痛惡化,應儘速就醫評估,勿長期自我包紮而不處理。

何時應儘快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就醫:傷口持續不癒合或惡化、局部劇烈疼痛或腫脹、皮膚明顯變色、發燒或有擴散性紅腫等。早期專業評估有助於判斷感染範圍與循序處置,減少延誤所帶來的風險。

整體來說,維持血糖穩定、留意足部日常變化與在出現異常時及早求診,是降低糖尿病足惡化風險的重要做法。照護者與患者共同關注足部健康,能在早期發現問題並取得適切協助。

本新聞專欄以臨床與護理常識為出發,提醒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警覺並與醫療團隊保持溝通,以降低嚴重併發症發生的可能。

重點回顧

糖尿病足常由神經與血管病變引發,日常檢查與正確修剪趾甲可降低感染風險,出現持續性紅腫或膿液時應及早就醫以免惡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