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導航植牙如何改變缺牙重建流程

2025-09-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數位導航植牙如何改變缺牙重建流程

本文說明數位導航植牙的術前評估、3D模擬與導引模板應用,說明適用族群、常見風險與術後照護要點,提供就醫參考方向與實務提醒。

67歲王先生因長期牙周病導致多顆牙齒脫落,出現咀嚼困難與飲食限制。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評估後,醫療團隊採用數位導航植牙,包括3D斷層影像與電腦模擬,並以3D列印導引模板輔助手術,最終恢復咀嚼功能與飲食多樣性。此案例常被用來說明數位技術在缺牙重建的應用情形。

數位導航植牙是什麼

數位導航植牙整合影像與電腦模擬,先以CBCT等三維影像評估骨量與解剖位置,再在電腦上模擬植體位置與角度,最後透過導引模板或導航系統協助執行植入步驟。相較於傳統依經驗目測的做法,數位流程可在術前更清楚擬定手術路線與假牙位置。

術前評估與適應族群

術前評估包含X光或CBCT影像、牙周狀況檢查與整體健康評估。醫師會考量慢性疾病與生活習慣,例如糖尿病、骨質疏鬆或抽菸,這些因素可能影響植體與癒合。適合考慮植牙的人包括缺牙且有穩定全身狀況或願意配合術後維護的患者。

手術流程與技術重點

典型流程為影像取得、電腦模擬、製作導引模板至實際植入與修復。導引模板或導航系統有助於控制植體位置與角度,可能縮短手術時間並降低周圍組織損傷風險。對於全口重建或骨量不足的情況,跨科別協調與額外準備仍然必要。

術後照護與可能風險

術後維持口腔清潔是關鍵,包括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或沖牙機以及定期回診檢查。醫師指出,適當保養可延長植體使用年限,但若忽略清潔,可能導致植體周圍炎並影響植牙效果。此外,慢性疾病控制不佳或抽菸習慣都會增加風險。

對於有缺牙需求的讀者,數位導航植牙提供一種以影像與模擬為基礎的替代方案,可提升術前規劃透明度與手術精確度。但是否適合仍需專業醫療評估,建議在決定治療前與具備相關設備與經驗的口腔醫療團隊詳細討論。

重點回顧

數位導航植牙以3D影像與導引模擬協助缺牙重建,提升手術精準度與規劃透明度,術後清潔與慢性病控制仍為成敗關鍵。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