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縣衛生局與衛生單位協同推動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救災人員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整合縣內醫療與心理諮商資源,提供免費諮商協助,目的在減緩災後心理壓力並促進復原。
方案提供的服務與範圍
針對參與救災的消防、義消、民防、醫護與志工等人員,該方案整合多家醫院與心理諮商所,提供每位救災人員與志工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服務以專業心理師與精神醫療團隊為主,目的在任務結束後提供短期支持與評估,協助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追蹤或介入。
救災現場常見的心理反應與風險因子
長時間高壓與危險環境容易引發多種心理反應,包括睡眠困擾、情緒波動、食欲改變、專注力下降,或反覆回想現場畫面。有些人可能出現焦慮或類似創傷後壓力反應的症狀,尤其在暴露於大量生理或情緒負荷後更容易顯現。
哪些情況可能需要特別注意
- 持續性失眠或情緒低落影響日常功能
同儕與家屬的支持方式
親友與同事的及時關懷有助於緩解壓力。可依循一問二應三轉介的簡易原則:一問為主動關心近況,二應以傾聽與陪伴回應情緒,三轉介則在需要時鼓勵尋求專業心理協助或諮商資源。周遭人員的理解與支持常是救災人員願意接受協助的重要因素。
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若心理或生理症狀持續數週以上並影響工作或生活,建議儘早尋求專業評估。專業人員能提供心理諮商、危機介入與必要的醫療轉介,協助建立復原策略與調適方法。及早介入可以減少症狀延續與惡化的風險。
社區資源與後續支持
此支持方案連結縣內多家醫院與心理諮商所,目標是讓有需求的人員能在地方就近取得服務。方案同時強調跨專業合作,透過醫療、心理與社福資源的整合提供更完整的後續支持,並提醒救災人員與其家屬善用可及資源,以降低長期負面影響。
對於在最前線投入搶救的工作者來說,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本方案提供短期的專業支持,期望在任務暫歇後讓救災人員獲得適切的身心修復與支持。若您或身邊人感到心理困擾,建議主動尋求合格的心理或醫療專業協助,勿延誤必要的評估與照護。本文旨在提供資訊與資源導向,協助讀者理解該項支持方案的目的與適用情形,並促進公共衛生角度的關注與應對。
重點回顧
本方案整合縣內醫療與心理資源,提供救災人員短期免費諮商,幫助緩解災後壓力並評估是否需後續追蹤,但仍有個別復原差異與可能需更長期介入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