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橈骨骨折與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臨床要點

2025-09-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遠端橈骨骨折與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臨床要點

遠端橈骨骨折常因跌倒或手撐地面引起,並可能合併三角纖維軟骨損傷或其他軟組織傷害。本文整理發生機制、何時考慮手術、常見固定與復健要點,以及TFCC常見問答,提供清晰資訊供早期判斷與就醫參考。

什麼情況會發生遠端橈骨骨折

遠端橈骨位於靠近手腕的前臂端,典型受傷機轉為跌倒時以手撐地或直接受力。臨床表現以手腕疼痛、腫脹、握力減弱為主,必要時以影像檢查確認骨折型態與關節面受累情形。

臨床上遠端橈骨骨折約占所有骨折的十趴左右,且有相當比例會伴隨肌腱、神經或三角纖維軟骨等軟組織損傷。大多數軟組織損傷會隨時間逐步改善,但仍需視個人傷勢與功能需求決定處置方式。

何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是否採取手術治療,會根據骨折型態、關節面受累程度、病人功能需求與保守治療的可行性來決定。下列情形常被列為會建議手術的情況:

  • 粉碎性骨折或無法靠閉合復位維持穩定者
  • 骨折累及關節面且不平整超過2毫米者
  • 希望盡早恢復工作或日常功能的個案
  • 無法接受或預期保守治療會造成功能受限者

手術方式與術後復健要點

目前常見的固定方式為互鎖式鋼板固定,設計上可降低螺絲鬆脫風險,對骨質較差的患者有優勢,亦可縮短外固定時間以利早期活動訓練。採鋼板固定的病例常能比傳統長期石膏更早進入復健階段,但個案差異仍存在。

術後復健重點為在醫療團隊指導下循序增加手腕與前臂活動,避免過早施力導致二次傷害;有些病人在術後一週即可恢復文書等輕度工作,但工作回復時機須視傷口癒合、疼痛控制與骨折穩定度而定。

術後可能遇到癒合不良或尺橈骨長短差異等問題,處理方式包括常見的尺骨短縮術或需要較複雜的橈骨延長與骨重建,必要時會搭配人工或自體骨移植以促進癒合。若有骨質疏鬆相關考量,現行醫療給付或有相應檢討與治療選項,可於門診與醫師討論個人化計畫。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TFCC 常見問答

多久會好

輕度撕裂通常在數週至數月內逐漸改善,常見時間區間為六到十二週;部分撕裂的恢復期可能延長至三到六個月;若需手術修補,功能恢復時間可能延長,術後完整復原可能需要數月至一年不等。

可以按摩受傷處嗎

一般不建議直接按摩受傷或疼痛處,以免刺激損傷組織。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採取前臂肌群放鬆、熱敷或其他舒緩措施,以減輕局部緊張與不適。

常見的治療方式為何

多數TFCC損傷先以非侵入性保守治療為主,包括減少手腕負荷、避免誘發動作、短期副木或護腕固定三到四週,以及逐步進行復健和功能訓練。必要時可配合口服消炎止痛藥或經醫療評估進行關節內注射治療,例如類固醇或其他注射性療法,但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決定。

是否一定要開刀

是否需手術取決於損傷的部位、程度與周圍血供狀況;血供不佳且無法自行修復的損傷可能較適合內視鏡下修補或其他外科處理,但多數病患仍可先嘗試保守治療,經評估後訂定個別化治療計畫。

遇到手腕跌傷或長期疼痛影響生活時,建議盡早向合格的骨科或手部專科醫師評估並安排適當的影像與功能評估,以便及時訂定合適的治療與復健策略,避免延誤可能影響長期功能的問題。

重點回顧

遠端橈骨骨折常與TFCC或其他軟組織損傷併發;依骨折型態與功能需求評估是否手術,互鎖鋼板可促成較早復健;治療時應留意癒合風險與骨長差並與醫師討論個別化計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