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逐年攀升,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2014年診斷出來的肺癌患者已達12,462人,相較十年前的8,393人增加了逾50%。肺癌成為國內男性與女性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三的重要疾病。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是在腫瘤擴大或轉移之際才診斷出癌症,導致多數為第三、四期,手術治療的難度及死亡風險也相應提高。
精準篩檢技術幫助早期診斷降低肺癌死亡率
根據台灣的統計數據,肺癌是每五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喪命的主要原因,成為國人癌症死亡的頭號殺手。為了有效降低這一疾病的嚴重性,早期篩檢成為關鍵。話說「預防勝於治療」,科學已證實透過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低劑量CT)可以協助醫師提早發現肺部的小肺結節,甚至是傳統X光難以察覺的微小腫瘤。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影像特徵以及病史判斷其惡性可能性,對高疑似肺癌的患者則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手術切除。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為篩檢的重要工具
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無法早期察覺,便於早期發現的低劑量CT成為唯一經過科學驗證的肺癌篩檢工具。透過此技術,醫師能在患者無明顯異常症狀時,捕捉到可能的肺結節。尤其是體積小、毛玻璃狀或位置較深的腫瘤,傳統檢查多難以確診。以早期篩查為例,對於具有高風險族群,如長期吸菸者、家族肺癌史或在高污染環境工作者,定期進行低劑量CT掃描,就能快速發現早期病變,進行醫學干預,降低癌症相關死亡風險。
微創手術新突破雷射導引技術提升治療精確性
傳統肺癌手術多採用胸腔鏡微創方式,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腫瘤直徑小於1公分、位置較深或呈毛玻璃形狀時,手術中定位困難,容易導致開刀失敗或需要轉為大開胸手術。為解決此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團隊研發出「雷射導引式胸腔鏡手術」技術,結合先進的電腦輔助定位系統與雷射光精準指示腫瘤位置,使手術更加快速與準確。
科技應用提高手術成功率與舒適度
透過電腦軟體進行術前模擬,醫師會安排最佳的手術角度,再利用特殊機械手臂與X光定位查找腫瘤。手術時,雷射準星會協助醫師快速準確地切除腫瘤,無需繁瑣的傳送與等待過程,大幅降低定位錯誤與患者不適。自2016年起,該團隊已成功進行超過30例雷射導引胸腔鏡手術,即使是微小的0.6公分腫瘤也能準確定位並安全切除,平均住院時間僅3天,讓患者重拾健康。
如何降低肺癌風險與促進健康預防
除了早期診斷,預防肺癌的關鍵還在於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醫師提醒,有長期吸菸史、家族肺癌病史、肺結核或在高污染環境工作的民眾,更應定期進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搶先發現肺部異常。此外,戒菸、避免吸入有害物質,也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有效措施。透過科學篩檢與健康生活的雙重防線,即使是高危險族群,也能更有效守護肺部健康。
更多關於肺癌的資訊,可參考專業醫療平台提供的相關資源,及持續關注最新的醫療科技與預防措施,幫助自己與家人遠離肺癌威脅。從早期預防到微創手術,科技的進步讓肺癌的治療日益精準、高效,也為未來的肺部疾病管理帶來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