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早期篩檢與治療展望

2025-08-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大腸癌的早期篩檢與治療展望

大腸癌的治療與存活率現況

大腸癌在所有癌症種類中,具有較佳的長期預後與根治機會。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4千名新診病例,但因有效的治療手段,死亡人數僅約4千人,顯示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能長期存活。

國際研究,尤其是2005年至2011年的美國資料,顯示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約64.9%。相比其他癌症,如胃癌(29.3%)、食道癌(17.9%)或胰腺癌(7.9%),大腸癌的療後存活情況較為理想。

早期大腸癌的根治可能性高

最重要的存活影響因子是診斷時的疾病期別。零期的患者幾乎可以達到100%的治癒率,一期患者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可約90~95%。即便是第二期與第三期,也仍有約80%到65%的存活率,只有四期的患者存活率最低,約10~20%。由此可見,只要及早發現非第四期的癌症,就有相當大的根治機會。

篩檢在早期診斷中的重要角色

篩檢是提早找出大腸癌的關鍵手段。在台灣,根據過去五年的篩檢資料,約一半的癌症病例屬於零期或一期,而第四期病例僅佔7~8%。若等到出現血便、貧血或腸阻塞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才發現大腸癌,多為已屬於較晚期,且四成患者已是中、晚期,預後較差,因此篩檢的推廣與早期辨識至關重要。

未來醫療與治療趨勢

伴隨生活品質的提升,患者除了關注癌症治癒,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亦愈來愈高。早期診斷不僅促使治療效果較佳,還能運用內視鏡或微創手術等較少創傷的療法,降低患者的身心負擔。成功篩檢與早期治療,讓大腸癌少數患者可以在手術結束後,優雅地迎來「恭喜」的時刻。值得注意的是,若癌症已轉移或擴散,治癒的機率將大幅降低,強調及早篩查的重要性。

結語

面對大腸癌的挑戰,醫界普遍認為,篩檢是提高早期診斷率,以增加治癒可能的關鍵。儘管治療技術日益進步,但唯有借由系統性的篩查,才有機會杜絕晚期癌症的悲劇。未來,透過國家大力推廣篩檢計畫與個人健康意識的提高,大腸癌的預防與控制,必定能再創佳績。這個議題值得我們共同關注,早日掌握健康之門,遠離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