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 需高度警覺的五個徵兆

2025-08-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 需高度警覺的五個徵兆

胃癌作為台灣十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展初期多數患者的症狀較為模糊,且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胃病。新近的醫學觀察指出,除了常見的胃部不適外,還存在其他隱藏性較高的早期徵兆。若能及早察覺這些跡象,加強篩檢或可提高治療成功率。本篇詳細介紹五個早期胃癌的警示信號,協助民眾提高警覺。

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怎麼辨別?

胃癌的早期症狀相當不具特異性,患者經常出現與慢性胃炎或消化不良相似的徵象,例如:

  • 上腹脹氣、隱隱作悶的疼痛或噁心(類似胃炎症狀)
  • 空腹時疼痛、酸水倒流(像是消化性潰瘍)的感覺
  • 食欲下降或不振
  • 體重減輕,未經刻意減肥

除了上述常見的胃部不適外,進一步應留意以下容易被忽略的身體信號:

  • 貧血現象,面色蒼白
  • 容易感到頭暈或感覺虛弱

貧血與胃癌 有什麼關聯?

胃癌患者常伴隨貧血,主要是因為腫瘤病灶出血所致。腫瘤的血管供血不足,形成壞死或潰瘍,進而引發出血。由於癌組織不像正常胃黏膜能耐受胃酸,病灶破裂後亦可能出血,導致患者排出咖啡色嘔吐物,或黑色糞便。此外,曾接受胃癌手術的患者亦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這與術後胃酸分泌減少有關,影響鐵的吸收,有必要配合鐵劑進行補充。

早期胃癌與出血的徵兆

腫瘤壞死或血管破裂,可能引發不同的出血徵兆。患者若出現咖啡色嘔吐或黑便,皆為潛在胃癌的警訊,也可能是胃出血的表現。如出血量較大,甚至可能導致休克,必須立即就醫處理。

胃癌手術後的貧血困擾

手術切除胃部的患者,由於胃酸產生不足,會影響三價鐵轉換為吸收較佳的二價鐵,長期可能導致貧血。醫師建議此類病人可以透過鐵劑補充,改善營養吸收狀況。此外,有些專家提倡在飯後適度休息,讓食物在胃內停留較久,增加鐵的吸收機會,從而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預防胃癌的及早篩檢與監測

台灣國民50~74歲的免費胃癌篩檢計畫即將於下個月試行,透過胃鏡或血清抗體檢測,早期篩查成為預防胃癌的重要手段。除了定期篩檢外,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胃酸過多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降低胃癌風險的關鍵措施。早期症狀模糊,民眾應特別留意身體變化,及早就醫,才能有效掌握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

加強對胃癌症狀的認識 提早防範

專家提示,若長時間出現不明原因的胃部異常,或伴隨貧血、體重下降等現象,應立即進行相關檢查。早期胃癌多無明顯症狀,但絕非不可測的疾病。提高警覺,正確認識早期警示信號,是預防與治療的關鍵步驟。

透過正確的健康知識與貼心的篩檢計畫,民眾能更有效地守護胃腸健康,避免癌變的風險擴大。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寶貝,及早察覺異常,才能掌握主動權,迎來健康未來。

如此細微的變化,或許正是早期胃癌的預警訊號,值得每個人用心留意。健康,是一場長跑,從如今開始,就由我們自己來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