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時期鈣攝取不足警訊 提防中年骨質疏鬆與跌倒風險

2025-07-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青壯時期鈣攝取不足警訊 提防中年骨質疏鬆與跌倒風險

青壯期鈣不足容易埋下中年後骨鬆危機

骨質疏鬆是一個常被誤解的健康問題,許多人認為此疾病只會影響老年族群,然而事實上,青壯年代的鈣攝取不足早已埋下潛在危機。根據專家指出,成年人的骨質在約30歲左右達到高峰,此後便逐年逐年流失,加上更年期婦女的骨密度流失速度更快,若年輕時未能積極補充鈣質,便容易在中年階段陷入骨質不佳,導致跌倒就骨折的危險大大提升。

未察覺的骨質流失警訊及預防關鍵

骨質疏鬆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民眾或許只知道自身骨密度偏低時才意識到問題。本地醫學專家建議,民眾可以在家進行簡單自查,例如靠牆站立,若身體各部位無法緊貼牆壁,可能代表骨鬆或骨質流失情形。另外也應定期接受醫院骨密度檢測,及早了解自己的骨密度狀況。骨密度檢測的結果(T值)在-1到-2.5之間代表骨質不足,小於-2.5則為骨質疏鬆,這些都會增加骨折風險,尤其是髖部、腰椎等關鍵部位的骨折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誰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

以下人群屬於骨鬆或骨折風險較高的族群,建議儘早進行骨密度篩檢:

  • 5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婦女更年期後,或身高明顯變矮、駝背人士
  • 已有骨質疏鬆或骨鬆性骨折家族史者
  •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中風、帕金森嗜症、癌症骨轉移等疾病者
  • 長期服用類固醇、賀爾蒙抑制劑、胃藥(如 PPI)、化療藥物,或接受荷爾蒙治療的乳癌患者

早期預防:從青少年開始存骨

預防骨質疏鬆韌性,首要之道是在青少年階段就建立良好的骨量累積。專家強調,青少年應多攝取含鈣豐富的乳製品,並配合適度運動,以促進骨骼健康。儘管中年才開始補充鈣質也不算太晚,仍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合理補充鈣與維生素D,以延緩骨質流失,保持骨骼強度。

如何有效選擇補鈣產品提升骨密度

當骨密度下降或醫師建議補鈣時,應選擇含維生素D3的鈣片,因為維生素D有助於鈣吸收。常見鈣成分中,碳酸鈣價格較親民,但常引起脹氣、胃部不適,若體質敏感者可考慮磷酸鈣或檸檬酸鈣。磷酸鈣成分更接近人體骨質吸收較佳,也較不易引起副作用;而檸檬酸鈣則不需胃酸幫助吸收,但有效鈣含量較少,建議每次服用不超過500毫克,以免影響吸收或引發便秘。同時,咀嚼型或液態鈣產品方便吞嚥,也增加吸收率,選擇有品牌保障的藥品級鈣片,能確保品質與效果。

補鈣的實用建議與高危群組提示

  • 生活習慣不良者:偏食低鈣飲食、少曬太陽、缺乏運動、酗咖啡、抽菸、酗酒等容易提高骨質疏鬆風險,應特別注意攝取充足鈣質。
  • 年輕纖瘦族:體型較瘦、骨量較少者,更應積極補充鈣質保持骨密度。
  • 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人:應提前篩檢並在醫師建議下進行補充。

日常攝取鈣質的實用技巧

建議在選擇鈣片時注意成分與商品品質,除了碳酸鈣外,也可選擇磷酸鈣或檸檬酸鈣,且加入維生素D3能促進鈣吸收。每天的鈣補充量約在1000到1200毫克之間,少年青壯族、孕產婦、老年人更須依照醫師建議調配劑量。此外,保持身體活動、多曬太陽及均衡飲食,都是長期保護骨骼的重要措施。’
有意預防骨鬆與骨折的民眾,及早行動、積極補充鈣質,才是守住骨本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