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兒童癌症病友會花蓮再度聚會

2025-08-2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東部兒童癌症病友會花蓮再度聚會

花蓮慈濟醫院於暑期舉辦區域兒童癌症病友會,邀集病友、家屬與醫護團隊重聚。活動在停辦兩年後恢復舉辦,除了提供最新醫療資訊,也強調長期陪伴與家庭支持在兒童癌症照護中的重要性。

活動概況

本次病友會由醫院小兒部聯合社服室、病房團隊及兒童癌症相關基金會合作舉辦,活動內容包含醫療講座、營養與生活建議,以及藝術治療等互動環節,旨在提升病友與家屬的照護知能並提供情緒支持。自2015年起此聚會陸續舉辦,因疫情曾停辦兩年,今年恢復舉辦以利病友返院交流。

兒童癌症現況與存活率

根據相關資料,台灣每年新增約450至500名兒童癌症個案,常見類型包括白血病、腦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及軟組織惡性腫瘤。隨著診療進步,五年存活率已達八成,十年存活率亦可達七成五,但在數據背後,個別家庭仍面臨長期醫療與心理、經濟挑戰。

醫療團隊分享的重點

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於會中說明癌症治療期間常見的內分泌與神經系統變化,以協助家屬及早辨識異常;營養師提供均衡飲食建議,並以簡易口訣提醒每日蔬果攝取量。會中亦提到維他命D與癌症死亡率的觀察性關聯,指出現有研究顯示兩者呈負相關,但仍需更多臨床證據來釐清因果關係。

警示徵兆的提醒

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家長留意可能的病徵,常見警示包括

  • 不明原因的發燒
  • 持續性疼痛或有腫塊
  • 臉色蒼白或反覆出血紫斑
  • 神經系統症狀如視力改變或肢體無力

病友與家屬的經驗分享

會中有多位病友與家屬分享個人經驗,有病友自幼期診斷、歷經多年治療後復原並投入醫療職場,另有家庭描述在診治期間面臨的經濟與心理壓力,以及醫療團隊持續陪伴所帶來的支持。藝術治療等活動被家屬與病童視為紓壓途徑,有助於情緒表達與家庭互動。

長期照護與區域醫療挑戰

醫療團隊提及在東部地區面臨的醫療人力與資源挑戰,過去該院曾在部分時段僅有一位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但團隊合作仍使治癒率逐步提升。自2020年起,該院亦接收來自海外需要跨海治療的病童,至今已計16名國外病童前來就醫。

結語

病友會在知識傳遞與情感支持兩方面同時運作,醫護人員、病友與家庭的互動不僅促進資訊交換,也強化社群支持網絡。對許多家庭而言,持續的醫療陪伴與彼此扶持是面對兒童癌症過程中重要的力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