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肥胖到健康的轉變:方俊凱的減重故事
許多在高壓工作環境中奮鬥的專業人士,常面臨體重管理的挑戰。以精神科醫師方俊凱為例,他曾在2001年升任主治醫師時,體重高達89公斤,直到2018年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才正視肥胖問題,並開始積極改善。經過一年半的努力,他成功減掉19公斤,體重穩定在70公斤上下,並且未出現復胖現象。那麼,他的減重秘訣是什麼?
肥胖帶來的健康風險與戒除壞習慣的重要性
肥胖引發的健康隱患
方俊凱曾罹患痛風,血脂飆升至350 mg/dL,這些都與過度肥胖密不可分。痛風發作時,尤其是在工作繁忙中,曾需自行服用止痛藥,才能繼續診療。他還指出,高普林食物如麻辣臭豆腐是誘發痛風的高風險飲食,因此,控制飲食是改善健康的第一步。
戒除高普林食物與控制血脂的重要策略
經由戒掉高普林食物,特別是麻辣臭豆腐,配合積極的健康管理,方俊凱不僅改善了痛風狀況,也有效降低膽固醇。這也促使他進一步調整飲食,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適合現代人的低碳水飲食選擇
類生酮飲食的實踐與調整
由於全然實行生酮飲食較為困難,方俊凱選擇採用「類生酮」的飲食策略。每週限制澱粉攝取次數,控制總熱量,並提升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比例,減少精緻澱粉攝取。此外,他將咖啡由拿鐵改為純美式,並搭配橄欖油、苦茶油,食用鯖魚和鱈魚,努力打造一個較為彈性且容易持續的低碳水飲食計劃。
飲食調整的注意事項
無法完全遵守生酮飲食的原因包括不易在8小時內完成進食、每週只能少量攝取米飯或澱粉,以及擔心使用高脂肪的防彈咖啡可能帶來健康隱患。這些考量讓方俊凱選擇較為彈性的「類生酮」方法,兼顧減重與健康。相關深入資訊可參考生酮飲食的科普介紹。
運動習慣與生活方式的調整
貼心的運動伴侶與習慣養成
許多減重者可能難以長時間堅持健身房運動,方俊凱則選擇每天花15分鐘左右進行簡單運動,如使用啞鈴、彈力帶和呼拉圈,既方便又能有效燃脂。他發現,保持運動的持續性比花大量時間在健身房更為關鍵。
智能呼拉圈的幫助
他特別喜愛運用帶有記錄功能的智能呼拉圈,每日搖動約15分鐘,搖1千下便可燃燒約140大卡。這種運動方式不僅簡便,還能有效促進腰部脂肪的代謝,幫助打造纖細腰身。
日常穿著與姿勢的調整
穿搭大小號的變化與自我成就感
減重後,方俊凱逐步從穿XL號衣物轉換到M號,更貼合身形,復胖的跡象得以避免。身穿合身的牛仔褲,讓他感受到明顯的成就感,也激勵他持續保持體重。
穿鞋與站姿的改善
減重後,他開始穿著皮鞋以避免休閒感過重,並因為需要收緊腹部來維持姿勢,核心肌群得到了更好的鍛煉。站立或走路時正確的姿勢,也有效減少膝蓋疼痛問題的發生。
選擇合適的運動與媒體資源
適合個人狀況的運動方式
跟隨網路影片進行運動是一種便利的方式,但並非每個人的狀況都適用。建議在吸收運動教練的示範後,找到適合自己體能和偏好的運動方法,逐步建立長期運動習慣,避免盲目模仿。
健康減重須考量多方面因素,除了飲食與運動外,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持續的自我監測同樣重要。方俊凱的經驗證明,結合科學的飲食調整與細心的生活管理,才能長期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反覆的健康危機。對於想持續追求健康生活的讀者而言,這些策略或許值得細細品味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