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指南解析:適合年齡、費用、流程與政府補助詳解

2025-07-2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凍卵指南解析:適合年齡、費用、流程與政府補助詳解

凍卵是什麼以及適用對象

凍卵,指的是將未來可能會使用的卵子冷凍保存,以備將來的生育需求。透過取卵後立即進行冷凍,待未來符合條件時進行體外受精(IVF),將胚胎植入子宮。雖然凍卵的活產率較新鮮卵子略低,但對於未婚或尚未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早期冷凍卵子能保留較佳的卵子品質,為未來孕育打下基礎。

女性最佳的凍卵年齡

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5至35歲之間相對較佳,建議在這個期間考慮進行凍卵,以提高日後懷孕的成功率。特別是35歲之後,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子品質較低,故64歲前進行凍卵較為適合。越早進行冷凍,卵子的品質與數量都較有保障,但若考量未來的生育需求,許多醫療專家推薦在35歲後開始規劃凍卵比較恰當。

卵巢功能評估與AMH值的重要性

除了年齡外,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血液檢測是判斷卵巢儲備的重要指標。AMH值越高,表示卵子庫存越充足,單次刺激排卵取得的卵子數也較多。一般認為,AMH值在2到5 ng/mL是較理想的範圍;低於2則代表卵巢功能較弱,可能需要多次療程才能積存到足夠的卵子。高於5則常見於多囊卵巢症候群,排卵可能較不規則。

凍卵療程的四個主要階段

  1. 術前評估:進行血液抽檢和陰道超音波,總結卵巢功能,與醫師討論預期成功率及次數。
  2. 促排卵與卵泡成熟:藉由排卵針及藥物刺激卵巢,促使卵子成熟,並透過超音波追蹤卵泡狀況,決定取卵時間點。
  3. 取卵與冷凍: 在卵泡成熟後,進行取卵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利用超音波引導穿刺卵巢,抽取卵水,並將成熟卵子立即放入低溫液態氮中冷凍保存。
  4. 術後評估:確認取卵數量及品質,必要時可能進行多次療程,特別是年紀較高的女性,常需多次取卵來積存足夠卵子。

凍卵的理想卵子數量與成功機率

一般建議至少凍存10至15顆卵子,以提高未來懷孕的成功率。多數女性在35歲以下一次取卵能取得約10顆卵子,但隨著年齡增加,卵子數量逐漸下降,40歲以上的女仕可能一次僅能取得少於五顆卵,需要多次療程來累積存量。

凍卵有後遺症嗎

凍卵需進行侵入式手術與激素治療,可能伴隨一些副作用及風險,包括荷爾蒙變化導致的水腫、肥胖,或罕見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手術可能引起出血、感染;藥物刺激則可能產生腹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多數症狀輕微,嚴重者也需住院觀察與處理。

凍卵前後的飲食與生活調養

  • 飲食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類與生冷食品,取卵前宜攝取高蛋白質食物如雞肉、魚肉及大豆,維持身體健康及卵子品質。
  • 水分充足:取卵後可能產生水腫,加強飲水促進代謝有助於緩解不適。
  • 避免劇烈運動與泡溫泉:取卵後避免激烈運動與大眾浴池,以免引起卵巢扭轉或感染任務,建議淋浴代替盆浴。

凍卵的費用與政府補助方案

目前,全台多地的女性進行凍卵的費用約在6至12萬元,包括術前評估與首次取卵。冷凍卵子的年度保存費用約每年7,000至2萬元,視凍存卵子數量而定。部分地區政府已推出補助措施,如桃園或新竹,最高補助額可達3萬余元,協助女性降低晶元成本。新竹市政府更從2024年起,將新住民配偶納入補助範圍,進一步提供經濟支持。

結語

女性在長期生育規劃中,了解凍卵的適宜時機、流程與經濟負擔,變得尤為重要。科技進步不斷推動生育輔助的可能性,掌握充足資訊則是每個女性自我掌控未來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