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使用與健康風險在台灣的現況與研究證據

2025-08-2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電子煙使用與健康風險在台灣的現況與研究證據

電子煙在台灣被列為非法菸品,不得製造、販賣、贈送或使用。儘管法令明確,仍有相當比例民眾接觸或使用電子煙,部分吸菸者將其視為戒菸替代方案,進而衍生出同時使用電子煙與紙菸的情形。

法規與流行情況

依相關修法,電子煙在國內屬於違法菸品。雖然禁令存在,但調查與推估顯示,國內仍有約20萬人使用電子煙。另有一項網路調查發現,約65% 的吸菸者曾嘗試以電子煙取代紙菸作為戒菸方法。

研究證據與健康風險

國外研究指出,同時使用電子煙與紙菸者在罹患肺癌上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出4倍;在肺部疾病風險方面,雙重使用者相較於僅使用紙菸者,風險為1.4倍。這些資料顯示,電子煙並非降低菸害的保證,反而可能與更高的健康風險相關。

臨床觀察與專家意見指出,電子煙以各種風味降低使用者的戒心,並可能增加抽菸頻率。部分使用者誤以為電子煙較無害,原因包含缺乏刺鼻氣味、認為不含焦油以及難以估算實際使用量,因而低估暴露程度。

加熱菸核准與戒菸治療選項

國健署已核准兩家業者、共14 項加熱菸產品未來可在國內上市。專家指出,加熱菸本質仍屬菸草產品,應視為菸草類產品來處理,並比照既有的戒菸治療方式進行管理與輔導。

在戒菸成效方面,單靠意志力的成功率相對有限,僅約3% 至 5%。透過專業戒菸諮詢並依個人需求選擇合適治療方式,可提高成功機會。藥師指出,尼古丁替代療法能有效緩解戒斷症狀,研究顯示若同時採用短效與長效合併療法,戒菸成功率可達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