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胎兒蛋白升高與懷孕的臨床觀察

2025-08-2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甲型胎兒蛋白升高與懷孕的臨床觀察

肝癌為國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慢性肝病與肝硬化亦為重要死因,據報導每年約有1.3萬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這類統計數字使民眾對肝癌檢查結果格外敏感,尤其涉及甲型胎兒蛋白的檢測時。

個案描述

一名帶有B型肝炎抗原的女性因健檢報告中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顯示為60.00 ng/mL而憂心,一般正常值上限約為20.00 ng/mL。門診醫師觀察到該名女性腹部略為隆起,經問診確認為懷孕後,再以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臟,未見異常,遂向該名孕婦說明懷孕期間AFP可自然上升,產後數值通常會逐步下降,患者得以放心。

AFP的生理來源與可能升高的原因

AFP主要在胎兒時期由胎兒分泌,出生後逐漸消失;成年體內AFP大部分由肝臟產生,少部分由睪丸或卵巢分泌。AFP異常升高的原因多元,常見包括:

  • 肝癌
  • 慢性肝炎
  • 肝硬化
  • 罕見的腸胃道腫瘤
  • 生殖細胞腫瘤,例如睪丸癌、卵巢癌或畸胎瘤
  • 懷孕期間的生理性上升
  • 個別人士天生AFP基線較高

臨床檢查與判讀重點

臨床上若健檢發現AFP升高,需結合病史、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及必要時進一步檢查,逐一排除可能的病因後,方可做出較為穩健的判斷。懷孕為AFP上升的常見生理因素之一,遇到此情況時應以臨床評估為主,並視需要追蹤產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