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洪災後矯具緊急重製與復學支持

2025-10-2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社區洪災後矯具緊急重製與復學支持

花蓮堰塞湖潰流後,一名有腦性麻痺的八歲孩童在洪水中失去日常使用的足踝矯具。義肢矯具中心團隊到府評估並在短時間內完成緊急重製,協助孩子恢復上學與日常行動。

事件概述

此次堰塞湖潰流造成社區多處住家淹水,部分家庭包括輔具在內的生活必需品遭沖走或受損。當中一位八歲男孩原本依靠足踝矯具與足踝支撐行走,洪災造成矯具流失,家長擔心孩子在通學與活動中失去平衡而受傷。

義肢矯具中心的應變行動

接獲求助後,義肢矯具中心派遣治療師到府進行現場評估與測量。原先製作矯具的作業通常需時兩到三週,但在考量學校復課與孩童安全的情況下,團隊加速流程,從設計到完工在六天內完成緊急重製。

團隊在臨時戶外作業檯進行測量與試戴,並為矯具增加孩童喜愛的圖案,提供兩雙鞋以配合矯具使用,一雙作為外出上學使用,另一雙置於家中練習行走時替換,以利矯具與鞋履配合。

實務要點與常見考量

  • 災後輔具遺失或損壞會直接影響有行動需求者的獨立性與安全,需優先評估復能與通學需求。
  • 矯具製作不僅是物件重製,還需配合使用者的成長與肌力、張力變化,短期緊急製具後應安排後續追蹤與微調。
  • 提供替換鞋履或臨時支援可以降低短期跌倒或受傷風險,並協助使用者維持日常活動與社交參與。

何時尋求專業協助

若輔具在災害中遺失或損壞,建議盡快與具備義肢矯具製作或復健評估能力的團隊聯繫,以進行到府評估或安排臨時替代方案。對於有持續復健需求或正在成長的兒童,後續的功能評估與調整同樣重要。

受災家庭在整理家園並恢復生活的過程中,跨專業協調與在地支援扮演關鍵角色。本案中團隊的快速回應不僅恢復了孩童的行動能力,也減少了家長的焦慮;面對未來,仍需持續關注長期追蹤與資源配置,確保輔具能隨使用者需求調整。

重點回顧

本案示範義肢矯具中心在洪災中以快速重製矯具支援腦性麻痺孩童復學,提供臨時適配與鞋履協助,顯示在地醫療協調能減少短期中斷但後續追蹤與個別調整仍為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