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道癌在國內的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九,2021年就奪走超過2000人生命,且多數患者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來。該疾病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導致治療難度增加。因此,提早辨識身體的異常信號,對於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醫界呼籲民眾重視以下三大異常狀況,及早尋求專業檢查與治療。
食道癌缺乏有效篩檢工具,須警覺三大初期症狀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食道癌在我國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尤其多發於50至70歲的中老年男性。例如,2019年確診的患者多在短短幾天內就進入第三期,病情迅速惡化。由於早期多無明顯症狀,若未及時發現,即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臨床上常見的早期症狀包含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及體重急劇減輕。若突然出現這些狀況,應立即就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醫師提醒,當腫瘤長大或晚期時,可能伴隨吐血等嚴重體徵,進一步增加診斷困難與治療難度。
早期症狀警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與體重減輕
根據專家指出,肺腔腸胃專科醫師莊政諺表示,食道癌患者常在初期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及體重急速下降三大症狀。這些訊號若能被民眾重視,並配合規格化檢查,有助於提前發現癌變跡象。值得注意的是,當腫瘤擴大或轉移時,可能出現吐血、喉嚨不適或持續無法進食,這些都為晚期警訊。及早診斷與治療,能大幅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台中榮總多科整合促進食道癌早期診斷與治療
台中榮總採用快速整合多科室檢查流程,有助於縮短病人從診斷到治療的時間。胸腔外科醫師張薏文指出,食道癌的檢查項目繁多,包括胃腸內科的食道超音波、肝功能檢測,以及放射科的肝臟超音波、核醫的正子攝影等。由單一窗口負責整合,病人多在3天內完成全套檢查,最快第4天即可開始治療。這樣的流程不僅提升診斷效率,也大大縮減複診奔波的時間,有效掌握治療黃金期,改善病人預後。
精準治療提升存活率
依照疾病分期階段,醫師會根據腫瘤侵犯範圍、淋巴結轉移情形與遠端轉移狀況,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對於早期病患,手術切除是常用且效果良好的方式;而晚期患者則多配合放射治療、化學療法,甚至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建立營養管道,保障治療期間的營養及體力。此外,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微創手術已逐漸成為患者的首選,術後恢復速度快,生活品質有明顯提升。醫療團隊持續追蹤個案,確保術後無腫瘤復發,回歸正常生活。
總是提醒自己,早期症狀的警覺也許能救你一命。在這個常被忽視的疾病中,主動關心身體的每個異常,早診斷、早治療,勝過任何被動等待。醫界意識到,唯有全民健康知識的提升與醫療資源整合,才能共同守護食道癌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