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冠疫苗護照規範實施與台灣民眾面臨的出國挑戰

2025-07-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歐盟新冠疫苗護照規範實施與台灣民眾面臨的出國挑戰

隨著歐洲聯盟近期正式啟用「歐盟數位新冠證明」系統,全球邁向持證旅行的新常態逐漸成形。這套系統的核心目標在於促進跨國旅游與商務往來,讓持有符合資格的疫苗接種證明的人員能免於隔離與額外篩檢,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然而,對於台灣民眾而言,該系統的使用與認證流程卻存在一些不便與限制,特別是在疫苗施打選擇與國外入境規範方面,讓不少人感受到困擾。

歐盟疫苗護照的申請條件與認證範圍

歐盟自今年夏天起正式推動「歐盟數位新冠證明」計劃,凡是在歐盟官方認證的疫苗接種人員,都可以根據系統獲取專屬的數位證明。這項數位疫苗護照能作為國際旅行的電子證明文件,適用於商務與休閒旅遊,且持證人享有免隔離、免篩檢的便利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目前批准使用的疫苗品項主要包括輝瑞(Pfizer-BNT)、莫德納(Moderna)、AstraZeneca(AZ)以及嬌生(Johnson & Johnson),而台灣所使用的國產疫苗尚未列入歐盟認證名單。

入境與認證資格

符合條件的入境人員,必須在出發前14天打完經歐盟批准的疫苗,亦可在出發前72小時內完成PCR陰性檢測,或者提供過去180天內曾感染新冠病毒且康復的證明。此外,若未完成疫苗接種,也能以陽性篩檢或康復證明獲得入境資格,前提是經過相關行政程序取得數位證明。成員國均自建認證系統,並透過一個歐盟統籌平台進行資料連結,保障個人醫療數據的安全與私密性。

申請流程與數位認證的安全性

民眾取得疫苗護照主要步驟包括:先於醫療單位接種疫苗或篩檢,該單位會生成一個專屬QR碼,存放於手機中或其他數位設備。若打算出國,則需下載目的地國家的疫苗護照App,並將本國取得的QR碼上傳至當地系統,完成認證以備出行使用。歐盟強調,其數據傳輸過程採用去中心化技術,以確保個人資料不易遭受攻擊或濫用,維護個資安全。

非成員國申請與國際通行的替代方案

對於非歐盟成員國民眾,持有經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推出的「COVID-19旅行護照」也能作為入境的電子證明,受到多家國際航司採用,成為出境旅行的重要工具。這種跨國認證系統能協助打破國界限制,方便商務人士與旅客出國;不過,因為各國對疫苗的認證標準不同,入境政策仍由各國自行制定。

台灣疫苗接種現況與出國困境

目前在台灣,國產疫苗尚未列入歐盟的認證範圍,導致不少商務人士在疫苗打選擇上受到限制。現行政策不開放自費疫苗接種者挑選不同廠牌,讓不少民眾與企業感受到歧視與限制。特別是高端疫苗尚未取得國際認證,造成出國辦事與商務洽談的困難,甚至影響國際合作的期待。家族企業、貨運公司等業者也呼籲政府應提供多元化的疫苗選擇,讓國際商務活動能更順暢地進行。

未來疫苗政策與自選廠牌的可能性

官員表示,未來將考慮擴大疫苗種類,並研議讓民眾可自選廠牌的可能性。專家建議,早日施打疫苗是因應疫情的最佳做法,不論廠牌,及早完成疫苗接種都能提高個人與公共的防護水平。國際經驗亦顯示,及早接種並取得國際認證,能為未來國際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機會,避免在出國前因疫苗溝通不順而卡關。

整體而言,歐盟的新冠疫苗護照為全球出行帶來了新的可能,但台灣在疫苗認證與國際合作方面仍需努力調整,才能讓民眾在全球防疫新常態中游刃有餘。讓我們期待未來政策能更加多元包容,促進國際交流的便利與安全。

相關資料與深入解析,本文將持續追蹤最新疫苗政策與國際認證趨勢,以提供讀者全面且獨立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