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 運動改善失眠 瑜伽 太極與慢跑具潛力

2025-09-0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研究顯示 運動改善失眠 瑜伽 太極與慢跑具潛力

新一波綜合分析比較多種睡眠介入後發現,瑜伽、太極與有氧步行或慢跑等運動,有助改善失眠症狀與睡眠效率,並適合納入社區健康方案與基層照護。

研究方法與主要發現

近期於學術期刊發表的綜合分析回顧了多項臨床試驗,納入約22項研究與超過1,300名參與者,評估多達13種改善睡眠的介入方法,其中包含七種運動形式。研究比較了運動與其他方式如認知行為療法、針灸或生活型態調整的效果,並指出以運動為基礎的介入在多項睡眠指標上呈現正向影響。

運動如何影響睡眠

研究作者推測,瑜伽透過呼吸與專注訓練可減緩焦慮並調整腦部活動,幫助放鬆;太極的動作與呼吸整合有助於降低交感神經活性並促進情緒安定;有氧步行或慢跑則可能透過降低壓力荷爾蒙與調節褪黑激素,促進深層睡眠。整體而言,運動介入在改善睡眠時間、縮短入睡潛伏期與提升睡眠效率方面皆有觀察到的益處。

不同運動類型的觀察差異

綜合分析報告指出,瑜伽在某些試驗中與睡眠時間增加及睡眠效率提升相關;太極在主觀與部分客觀評估上顯示穩定的長期效果,部分研究觀察其效益可持續達數年;健走或慢跑在降低失眠嚴重度與延長睡眠時間上也有正向結果。需要注意的是,各試驗的設計與受試族群不同,因此個別效果會有變異。

運動頻率與實務建議

  • 日常累積運動量可達成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的建議,例如每天快走10分鐘是一種可行方式。
  • 瑜伽、太極與皮拉提斯等活動亦具肌力或平衡訓練的成分,適合作為綜合運動計畫的一部分。
  • 研究與指引建議將運動分散到每週多天進行,以利長期維持與累積效果。

適用族群與就醫時機

這類以運動為基礎的策略屬於較低成本且副作用有限的選項,對於希望減少藥物依賴或作為輔助療法的人士具吸引力。然而,若失眠已嚴重影響日間功能、伴隨情緒症狀或持續存在,建議儘早諮詢合格醫療或精神衛生專業人員,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或專門治療。

專欄觀點

從臨床與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將可取得且低風險的運動介入整合於基層與社區健康計畫,可能對改善群體睡眠有幫助。對個別讀者而言,將運動作為日常習慣的一部分,配合良好的睡眠衛生與必要時的專業評估,較能形成可持續的改善策略。

重點回顧

綜合分析顯示瑜伽、太極與有氧步行或慢跑可提升睡眠品質與入睡速度,為低風險的輔助選項,但療效因人而異,若影響日常功能應尋求專業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