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健署自今年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終身一次B型肝炎與C型肝炎免費篩檢。本文說明肝病風險、篩檢對象、檢查內容與生活防護要點,協助讀者理解何時應主動篩檢與追蹤。
為什麼要關注肝炎篩檢
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在我國仍然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負擔。官方統計指出,每年約有1.3萬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肝癌為主要癌症死因的前列。B型肝炎與C型肝炎為國內主要的成因,因而篩檢與早期發現對降低病程惡化具關鍵意義。
誰適合接受免費篩檢
自政策擴大後,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至79歲的民眾,可於合約醫事服務機構以一次抽血接受B型與C型肝炎篩檢,且該篩檢為終身一次的免費服務。許多慢性肝炎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因此屬於此年齡範圍的民眾被鼓勵主動利用此檢查機會。
篩檢可檢驗哪些項目
篩檢通常以血液檢查為主,檢測B型肝炎表面抗原與C型肝炎抗體等指標,以判斷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或既往暴露狀況。若篩檢結果呈陽性,醫療院所會依循臨床流程安排進一步診斷與追蹤,以決定是否需要治療或定期監測。
傳染途徑與日常預防要點
B型與C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可能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或共用針具等途徑傳染。日常生活中應落實個人衛生,不共用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用品,例如刮鬍刀、牙刷或指甲剪,以降低傳播風險。
何時應就醫或接受追蹤
即使無明顯症狀,若篩檢呈陽性或有肝病家族史、曾接受過輸血或其他高風險暴露,建議按照醫師指示進行後續檢查與追蹤。及早掌握感染或肝功能變化,能讓醫療團隊評估是否需要介入,以減少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的機會。
政策推動的公共衛生意義
擴大篩檢可使更多潛在感染者被及早發現,便於進一步管理與醫療介入,對降低肝病死亡率具正面影響。政策的落實也需配合醫療院所的追蹤流程與民眾對日常防護的重視,才能達到預期的健康效益。
民眾若屬於此次篩檢對象,建議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會檢查並與醫療人員討論檢查結果。透過社區與醫療系統的銜接,可讓有需要的人得到適時的追蹤與管理,降低未來健康風險。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擴大B型與C型肝炎篩檢政策、主要風險與檢查要點,強調早期發現可促成適切追蹤管理,但需依醫師評估與治療決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