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後社會工作多元專長培力課程擴大辦理 提升社工人力布建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學士後社會工作多元專長培力課程擴大辦理 提升社工人力布建

衛福部推動學士後社會工作多元專長培力課程,鼓勵大專校院開班並補助經費,為非社工系畢業者提供取得社會工作學位的管道,並作為補強基層與偏遠地區社工人力的長期策略。

計畫背景與推動目的

衛生福利部自113學年度起補助大專院校開設學士後社會工作多元專長培力課程,目的在擴大培育社工人力。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約有近2萬名社工人員;實務現場也觀察到,許多非社工系畢業者有意投入社會工作領域,透過此學制取得相關學位,有助於專業養成與人力補充。

辦理學校與補助情形

參與辦理的校院逐年增加。民國112學年度有台北大學、金門大學與實踐大學等3校開設相關課程;自113學年度起,衛福部以會議說明及補助經費方式鼓勵更多院校參與,當年度共有5校辦理,部分學校獲得補助經費;114學年度則擴大至7校辦理,預計招收約144名學生,其中數校接受衛福部補助以協助課程運作。

課程學制與入學資格

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課程採開放式大學理念設計,適用於有意取得第2專長學士學位者。入學後修業年限至少1年,最長可達4年;修畢專業課程至少四十八學分並完成規定學分後,即可取得學士後多元專長學士學位。此學制對於有意轉向社會工作專業的非相關科系畢業生,提供結構化的學習路徑。

對社工人力與實務養成的意義

透過多元入學管道與大學課程的串接,該計畫旨在保障專業教育品質,同時增加學用合一的可能性。對於希望投入基層、偏遠或社福專案工作的從業者,該學制提供取得專業資格的途徑;不過,學習者在選擇課程時仍需評估修業年限與學分負擔,以及是否能配合實務養成與實習安排。

讀者如何了解與評估相關選項?

有興趣的民眾可留意各大專校院公告的招生資訊與學程說明,並比對修業年限、課程內容與學分要求,評估是否符合個人職涯規劃。若服務於偏遠地區或屬特定服務族群的從業人員,另有相關補助計畫可協助負擔進修學分費,建議向學校教務或社會工作系所查詢詳細辦法。

本專欄以新聞報導角度整理政策與學制重點,供關注社工人才培育與教育路徑的讀者參考,並提醒在規劃進修或轉業時,務必審慎評估學程安排與個人可支配時間。

重點回顧

本文報導學士後社會工作多元專長培力課程擴大辦理,政府補助助力大學開班,為非社工系畢業者提供取得社會工作學位的可行路徑,但修業年限、至少四十八學分與實務養成等條件是選擇與規劃時需留意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