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癢的多重成因與診斷要點
當眼睛出現癢感,許多人第一時間會認為是過敏性結膜炎,但事實上,眼睛癢並非僅僅由過敏引起。除了過敏性眼疾外,還有多種眼睛疾病可能造成類似症狀。深入了解這些疾病的特徵,有助於正確判斷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常見引起眼睛癢的眼科疾病
-
眼瞼炎:
眼瞼炎是一種常見的眼瞼皮膚與睫毛根部發炎反應,通常由葡萄球菌感染或皮脂腺異常所引起。表現為眼皮紅腫、癢感、刺痛、異物感、流淚,甚至畏光與暫時視模。此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 -
針眼(急性瞼腺炎):
由於眼瞼油脂腺堵塞發炎,形成紅腫熱痛的小膿包,伴隨眼皮浮腫與癢感,常使患者覺得眼皮沉重、張不開。這是由於油脂分泌阻塞造成的急性炎症反應。 -
砂眼:
多由披衣菌感染引起的眼疾,在台灣較為少見,但在旅遊至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時仍有感染風險。症狀包括流淚、畏光、眼癢與耳前淋巴結腫大。 -
乾眼症:
由於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快,造成眼睛乾澀與不適。常伴隨癢、灼熱、異物感與視覺模糊,尤其長時間使用螢幕後更為明顯。 -
過敏性結膜炎:
最常見的眼睛癢原因,屬於過敏反應,接觸花粉、灰塵等過敏原時易發作。症狀包括紅眼、癢、結膜腫脹、眼皮水腫與異物感。
過敏性結膜炎與其他結膜炎的區別
過敏性結膜炎是因過敏原誘發的結膜炎,與病毒或細菌性結膜炎有明顯差異。病毒性結膜炎常伴隨出血、結膜膜假膜甚至角膜發炎;而細菌性感染則會有大量黃色分泌物與耳前淋巴腫。正確診斷是選擇合適治療的關鍵。
結膜炎的傳染性與預防措施
病毒與細菌性結膜炎具有傳染性,患者應注意手部衛生,避免用手揉眼,並確保床上用品與化妝品的清潔。出現症狀時,儘早就醫並避免共用個人物品,有助於防止疾病傳播。
眼睛癢的專業治療與用眼建議
治療眼睛癢時,根據不同原因選擇不同類型的眼藥水是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結膜炎多可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控制炎症,細菌感染則需用抗生素眼藥水;過敏性結膜炎則建議使用抗組織胺眼藥水和鼻用噴劑來緩解症狀。此外,避免過敏原是預防的首要措施,花粉季節要避免外出,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出門一定要佩戴口罩。
常見的人工淚液選用與乾眼症管理
乾眼症常以人工淚液進行緩解,建議選用不含防腐劑的產品。若合併瞼板腺分泌不足,需要加強眼部清潔,預防油脂阻塞。此外,平衡水水層與脂質層的人工淚液,有助於改善眼部乾澀感。適時調整用藥,遵照醫師建議,是有效控制乾眼的關鍵。
眼睛癢的自我緩解技巧與日常保養
-
冰敷:
用冰敷可迅速減緩眼部癢感,神經傳導對冷刺激比過敏反應快,適合急性搔癢時使用。但需注意包覆冰袋,避免冰敷時間過長。 -
做好眼部保濕:
除了使用人工淚液外,增加眨眼次數,並在眼睛疲勞時適當休息,能有效刺激淚腺分泌,緩解乾澀與癢感。 -
眼部穴道按摩:
中醫認為,按摩特定穴道如晴明穴、攢竹穴等,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疲勞與搔癢。每次按壓5-10秒,日常執行1-2次,有助於改善過敏及不適情況,請勿用力過度,以保護眼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