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白皮書提醒,失智症風險管理應從中年起啟動,建議40歲起重視腰圍、血糖、血壓、血脂與腎功能等五項指標。本文整理國際經驗與國內共識,說明主要危險因子、日常可落實的生活型態要點與檢查考量,提供作為自我監測與尋求專業協助時的參考。
為何要在中年開始預防失智症
人口老化使失智成為公共健康挑戰,相關推估顯示未來高齡族群中失智比例將明顯增加。國家層級的風險管理強調,若能在中年掌握並改善可調控的危險因子,對延緩或降低罹病風險具有潛在影響。
研究與共識指出,慢性病與代謝異常在失智風險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從生活型態與慢性病控制著手,常被列為預防策略的核心。
國際經驗與國家級白皮書的定位
多國已推動跨部門的國家計劃,採取多面向介入,包括運動、飲食、慢性病管理與社交與認知刺激等。國內最新白皮書係整合國際與在地專家意見,系統性整理失智相關的可控因子並提出可操作的建議方向。
白皮書引用的分析指出,部份失智病例可透過調整多項因子來降低發生率,並建議以中年期為介入起點,以利長期風險管理。
護腦五守則一覽
專家團隊將可調控的重點濃縮為「顧腰圍、控血糖、壓不衝、脂不高、腎要好」五項守則,作為生活與醫療追蹤的核心指引。
顧腰圍
維持適當的腹部脂肪與體重能降低代謝與心血管負擔。建議以常態量測腰圍並記錄變化為習慣;一般建議成人男性腰圍維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在80公分以下,並將體重指數(BMI)維持在18.5至24之間以降低相關風險。
控血糖
學界有時將代謝與胰島相關變化與認知退化連結,糖尿病被視為提高失智風險的因素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往往結合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體重控制與必要時的藥物治療,且需依醫療專業建議設定及追蹤目標。
壓不衝
中年時期持續的高血壓與血管危險因子,與後期認知障礙風險相關。中年血壓若持續高於收縮壓130 mmHg,可能增加認知相關風險;對高齡者而言,血壓控制應兼顧避免過度降低,並以個別化目標與專業評估為準。
脂不高
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透過飲食調整(例如攝取較多植物性食材與健康脂肪)、規律有氧與阻力運動以及在適當情況下接受藥物治療,都是管理血脂的常見做法。維持心血管健康亦是保護腦部的一環。
腎要好
慢性腎臟病與認知功能間存在關聯,腎功能下降時認知障礙的發生率會上升。早期透過腎功能與尿蛋白篩檢,並在需要時接受專業治療與追蹤,有助於同時評估並管理相關風險。
何時需要進一步檢查或就醫
若出現記憶或執行功能的持續退化、日常功能明顯受損,或合併多項慢性病難以控制,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進行評估。中年起的風險管理以預防與早期發現為主,必要時應透過臨床檢查與專業判斷來決定處置。
本文以國家級白皮書與國際經驗為基礎,提出可供個人或公共衛生規劃參考的風險管理方向。各項建議需結合個人健康狀況與專業醫療評估,避免延誤必要的臨床診療。
重點回顧
白皮書強調自40歲起以控腰圍、血糖、血壓、血脂與腎功能為核心,透過生活習慣與慢性病控制可降低部分失智風險;實務上需長期追蹤與醫療評估,且不同個案效果差異與殘留風險仍存在。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