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期間飲食建議與對症營養策略

2025-10-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流感期間飲食建議與對症營養策略

流感季節常伴隨發燒、喉嚨痛與全身痠痛。本文整理在不同症狀下的飲食重點與營養選擇,說明何時補水、補蛋白與補充維生素C,並提醒哪些食物應暫時避免。

流感期間的整體飲食原則

感染期間身體處於消耗與發炎狀態,飲食應以維持水分電解質平衡、提供足夠能量與足量蛋白為主。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為優先,並視症狀調整食材與烹調方式。若出現持續高燒、呼吸困難或無法進食,應儘速就醫。

發燒時的水分與電解質補充建議

發燒常伴隨出汗增加與水分流失,此時補充溫水能幫助體溫調節並預防脫水。電解質飲品或含天然電解質的飲料如椰子水,能協助補回鈉與鉀等礦物質。避免一次大量飲用冰飲或含過多糖分的飲料,以免刺激腸胃或影響食慾。

喉嚨痛時的食物選擇

喉嚨不適時應選擇質地柔軟、容易吞嚥且不刺激黏膜的食物。優格、蒸或烤過的地瓜、南瓜泥、軟布丁或溫和的粥品都是合適選項。食物溫度以溫而非燙為宜,過熱或過硬的食物可能加重刺激,辛辣或強烈調味亦應暫時迴避。

疲倦無力時的蛋白質與能量補充

免疫反應會消耗身體蛋白質與能量,適量攝取高品質蛋白質有助於組織修復與維持肌力。可選擇容易消化且營養密度高的蛋白質來源,例如魚類、豆製品、蛋類、雞胸肉或乳製品。若食慾不佳,可將食物分小餐、搭配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提高攝取量並改善耐受度。

全身痠痛與抗發炎營養素

發炎反應與自由基釋放可能導致肌肉關節疼痛,飲食上可增加含有抗氧化物與維生素C的蔬果。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奇異果、芭樂、柳丁及藍莓等,有助於支持結締組織的修復與膠原蛋白合成。若有慢性病或特殊用藥者,調整飲食前建議諮詢醫療團隊。

應避免的食物與飲食注意

疾病期間某些食物可能加重不適,建議暫緩攝取高油脂或刺激性強的食物,例如油炸或燒烤類、辛辣調味、以及高油的堅果類。屬於溫補且可能增加血流或發炎感的傳統溫補品項,若感覺症狀加重亦應避免。飲食改變若伴隨皮膚或呼吸道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就醫評估。

在流感期間,掌握對症飲食的原則可以協助身體維持功能與舒緩不適,但食療並非替代醫療處置。面對持續或惡化的症狀,請以臨床檢查與醫療專業建議為準,並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飲食安排。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流感期間的飲食重點,包括發燒時的水分電解質補充、喉嚨痛時選擇柔軟易吞食物、疲倦時補充高品質蛋白質,以及以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支援組織修復,同時提示應避免高油炸辛辣或過敏性食物,並提醒遇到嚴重症狀應就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