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監測顯示本季流感較往年提早出現,社區以A型H1N1為主。本文彙整流行現況、疫苗接種時程與優先族群,並說明個人防護與就醫判斷要點,協助讀者掌握資訊與風險管理。
疫情近期觀察與監測數據
疾管署通報,本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比例接近流行閾值,呈上升趨勢。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中以流感病毒為主要呼吸道病原,A型H1N1為多數檢出型別。監測數據是評估流行階段與醫療負荷的重要依據,民眾與醫療機構應持續留意官方通報。
為何疫情似乎提早出現
專家指出多重因素可能影響流行時序,包括學校開學後接觸增加,以及群體免疫力變化等現象。這些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因此在科學結論未定前,採取基本的群聚與個人防護措施有助降低傳播風險。
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時程與供應情形
政府公告公費流感疫苗將於十月一日開打,鼓勵符合資格者依時接種以降低重症風險。衛生單位同時公告今年亦同步開打部分新冠疫苗,並備有約三百零七萬劑疫苗供應,包含莫德納與Novavax等品牌,供應與規劃以官方施打計畫為準。
優先接種族群有哪些
專家與疫苗諮詢會議建議將重點放在高風險族群與維持醫療防護運作的人員上。當前列為優先接種或建議接種的族群包括但不限於下列項目
- 年滿六十五歲以上長者
- 五十五至六十四歲之原住民
- 長期照護或安養機構之受照顧者與工作人員
- 孕婦
- 六個月以上之高風險個案,包含特定慢性病或失能者
- 醫事與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 幼兒園與托育相關人員
- 六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滿六個月以上至未滿六歲幼兒
- 五十至六十四歲無高風險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