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年輕男性因長條矽膠異物深嵌乙狀結腸就醫,醫療團隊在X光透視輔助下以大腸鏡與特製器械經肛門取出。本文說明影像導引與內視鏡處置的角色、潛在風險與就醫時機,提供一般性健康資訊供讀者參考。
病例概要與處置過程
個案為一名年輕成人,因將長條矽膠裝置插入肛門後無法自行取出而出現下腹劇烈疼痛。影像檢查顯示異物已深入乙狀結腸,距離肛門約二十公分,部分延伸至降結腸,此情形超出單純徒手或一般內視鏡夾取的可及範圍。
醫療團隊在即時X光透視影像的輔助下,結合大腸鏡與特製取物器械,從自然孔道進行操作並成功完整取出長約三十五公分的矽膠異物,使病人免於接受開腹手術。
異物在腸道的風險與臨床考量
異物進入腸道後的主要風險包含腸道穿孔、出血與繼發感染等。若異物尖銳或表面粗糙,或已造成腸壁損傷,可能引發腹膜炎或需要緊急外科手術。部分大型異物直徑超過三公分時,常規內視鏡器械可能無法順利夾取。
臨床上會依患者症狀、影像位置與異物性質評估處置策略,包含觀察等待、內視鏡下取出或必要時轉為外科手術。嚴重腹痛、發燒、全身不適或腹膜刺激症狀應視為需立即就醫的警訊。
X光透視輔助內視鏡的角色
X光透視提供動態即時影像,能在內視鏡取物過程中追蹤器械與異物的位置變化,提升取出成功率並降低誤傷風險。此類影像導引常用於需同步觀察器械移動的精細操作,對跨科協同處置具有實務價值。
在影像與內視鏡配合下,部分原本可能需開腹的情況可望改為經自然孔道處置,但仍須視臨床條件、異物性質與醫療團隊可及性而定。
何時應儘速就醫與預防原則
若發生外物插入後無法自行取出,或伴隨持續或加劇的腹痛、發燒、嘔吐或出血,建議儘速接受醫療評估與影像檢查,以免延誤可能的合併症處置。醫療決策應由合格醫療人員依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評估。
預防方面,應避免將非醫療用途的物品插入體內,使用設計有可回收把手或安全設計的產品可降低風險。若發生意外,誠實告知醫療人員事件經過有助於快速評估與治療。
專欄觀點
此一臨床個案說明影像導引與內視鏡器械在處理深部腸道異物時的實務應用與限制。對醫療人員而言,跨科協調與適時的影像輔助可降低侵入性手術需求;對民眾而言,及早就醫與遵循安全使用原則可避免事態惡化。遇到疑似穿孔或全身症狀時,需以急診評估為先。
重點回顧
本案示範X光透視輔助大腸鏡在特定條件下可經肛門取出大型異物,減少開腹機會,提供處置與就醫時機參考,但仍有穿孔和感染風險,需個別評估並慎重處理。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