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氧化氫殘留風險擴大 食品漂白事件與民眾健康關注

2025-10-0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過氧化氫殘留風險擴大 食品漂白事件與民眾健康關注

本文說明過氧化氫殘留事件經過與可能健康風險,整理常見受污染食品類別與日常採購與烹調提醒,並說明何時應尋求醫療評估以降低健康風險。

事件概述

近期查緝顯示,有業者疑似使用工業用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處理病變豬大腸並流入市面。相關流向包括多個縣市及下游食材供應鏈,部分餐飲或加工業者被列為可能受影響對象,事件引發消費者對食品來源與安全的關切。

過氧化氫對健康的可能危害

毒物專家表示,工業用過氧化氫製品在分裝或使用過程中可能夾帶雜質或重金屬殘留,此外若被用於處理變質食材,食材本身的耐熱毒素也可能存在。過氧化氫含量過高或誤食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急性腸胃症狀;濃度高時則有腐蝕消化道、出血或更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哪些食品與器具常見過氧化氫殘留

歷年違規檢驗紀錄顯示,各類濕式麵條、魚肉製品、豆製品與部分加工食品曾檢出過氧化氫或漂白疑慮。下列項目應提高警覺:

  • 魚丸、魚板等魚肉煉製品
  • 濕麵條、烏龍麵等麵製品
  • 豆乾、干絲及其他豆製品
  • 某些經過漂白處理的免洗筷或竹製器具

若懷疑接觸或出現症狀應注意什麼

若懷疑食用或接觸含有過氧化氫的食材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或吐血等症狀,建議儘速尋求醫療評估。部分臨床建議提到在低濃度暴露下可採取稀釋等處理,但是否適用、如何處置應由醫療專業人員判斷;高濃度暴露時避免自行誘導嘔吐,應立即就醫以評估消化道損傷與其他併發症。

日常採購與烹調的風險降低建議

為降低接觸風險,專家與監管單位提供的提醒包括:

  • 選購時注意來源標示與可溯源性,避免購買來歷不明或散裝產品
  • 對於顏色異常白皙或偏離常態色澤的食材保持警覺
  • 烹調時可透過充分加熱並在加工過程中多次換水清洗,以降低部分殘留物質的存在機會
  • 對於一次性餐具或免洗筷若有明顯漂白痕跡應避免使用

本案顯示監管、供應鏈管理與消費者辨識能力皆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的重要面向。若對已購食材有疑慮,建議暫勿食用並諮詢相關檢驗或醫療單位以取得專業判斷。專欄記者觀察,持續的食材來源查核與透明資訊公開對恢復消費信心與預防類似事件重演具有關鍵作用。

重點回顧

本文整理過氧化氫殘留事件進展、可能的健康風險與常見受污染食品類別,說明民眾辨識與就醫時機,並提醒檢驗與處置上仍有不確定性與限制,包括可能的重金屬累積與耐熱毒素,並提出購買與烹調的防範建議以降低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