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結石掉入總膽管可能造成慢性部分阻塞,進而引發肝功能異常,出現皮膚搔癢、黃疸或意識改變等非典型表現。本文說明可能機轉、常見臨床徵候、檢查重點與就醫時機,協助讀者理解何時需進一步評估與治療選擇。
病例概述與不典型表現
臨床上有患者每天早晨醒來發現身上莫名出現抓痕,並在交談中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斷片」。起初因症狀不明顯而嘗試民俗療法,直到臉色逐漸變黃才就醫,檢驗發現肝指數(GOT、GPT)明顯升高,黃疸指數也遠高於正常範圍。
這類表現屬於較為隱匿的病程,可能缺乏典型的發燒或明顯腹痛,容易被忽略或延誤就醫。
為何膽結石會造成肝功能異常
當結石掉入總膽管並造成部分或完全阻塞時,膽汁淤積會引起膽道及肝臟發炎,導致肝酵素升高與黃疸。長期或反覆的阻塞還會影響肝臟代謝功能,造成毒素累積,可能出現意識改變或肝性腦病變相關症狀。
皮膚搔癢常與膽汁淤積相關,患者在未覺察搔癢時可能無意識地抓傷皮膚,導致出現不明抓痕。
檢查項目與處理流程
遇到類似症狀時,臨床會先進行血液檢查以評估肝功能指數與黃疸程度,必要時再安排腹部影像檢查以尋找膽道阻塞的證據。有時會以內視鏡或其他介入方式嘗試取石,若阻塞或病程複雜,可能需要以微創手術處理。
個案中曾出現數十顆結石且內視鏡處理未果,最後以微創手術清除阻塞後,患者各項檢驗指數在數日內回復至接近正常值,臨床狀況亦改善。
何時應及早就醫
若出現新發的黃疸、持續或加劇的皮膚搔癢、明顯疲倦、噁心、食慾明顯下降或出現意識改變等情形,應儘速就醫安排血液與影像檢查。即使沒有典型腹痛或發燒,持續惡化的肝功能或不明黃疸仍需評估膽道是否有阻塞。
尊重個人信仰與民間療法的選擇,但若身體出現異常訊號,建議同時尋求合格醫療團隊的檢查與評估,以免延誤可能需要的醫療處置。
臨床記者觀察指出,部分膽結石造成的肝功能異常呈現隱匿而多變的症狀,醫病溝通應強調檢驗與影像的結果,並在必要時與專科團隊討論包括內視鏡介入與手術等不同處理選擇。
重點回顧
膽結石進入總膽管可能導致慢性部分阻塞,出現搔癢、黃疸或意識改變等非典型訊號。及早以血液與影像檢查評估,可協助找出病因並避免病情惡化,但部分阻塞病程隱匿,仍可能需要手術處理與追蹤。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