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名人短短兩週內因胃癌晚期引發腦部轉移猝逝背後的健康警示

2025-08-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財經名人短短兩週內因胃癌晚期引發腦部轉移猝逝背後的健康警示

近日,一位曾在台灣金融界崛起的知名財經專家,因突發胃癌晚期併發腦部轉移,短短兩週內就不幸離世,震驚了許多關心健康的專業人士與普羅大眾。此案例突顯胃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關注胃部健康的不可忽視性。

胃癌的潛伏與早期警訊的重要性

國泰醫院的腸胃科專家陳信佑指出,胃癌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常在腹部出現模糊不適,如消化不良或腹脹,卻未受到足夠重視。當出現上腹悶痛、輕微噁心、胸燒灼或吞嚥困難時,恐已是較為嚴重的晚期階段,這也是許多患者常因症狀與其他胃腸疾病相似,導致延誤診斷的原因。

胃癌的主要成因及風險因素

胃癌的形成多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這種細菌會引發胃部慢性發炎,逐漸使胃壁變薄,形成惡性腫瘤。研究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出非感染者2至7倍。除了感染外,家族史、長期飲用高鹽或醃漬食品、抽菸、過度飲酒等都是高危險因子。特別是經常食用加工食品、燻製及亞硝酸鹽豐富的食物,更會大幅提高患病機率。

如何有效預防與早期篩檢胃癌

預防胃癌的關鍵在於源頭管理,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與清除。現代醫療提供快速的呼氣檢測等非侵入性篩查工具,建議年齡過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高危生活習慣者,每1至2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能提升早期診斷率至95%。

健康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調整

除了定期篩檢,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樣重要。建議少食鹽醃食品、油炸品與加工肉類,多攝取顏色豐富的水果和蔬菜,透過彩虹飲食來確保營養均衡。此外,避免過度壓力,因為壅塞的情緒會刺激胃酸分泌,長期下來可能誘發胃潰瘍甚至惡變為癌症。

醫學界建議的定期篩檢及護理措施

醫師強調,35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或高風險行為的人士,每年接受一次胃鏡檢查,能大大增加早期發現的概率。針對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徹底除菌後,配合胃部定期超音波或內視鏡追蹤,是防範胃癌的重要步驟。飲食方面,除了少鹽少油,也應適度運動,積極控制體重與血脂,以降低免疫系統負擔,進一步降低癌症風險。

這起意外案例提醒我們,胃癌之於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早期預防與定期檢查,才能讓我們在面對潛伏的威脅時,及時察覺,預防悲劇的發生。關注自身胃腸健康,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為家人創造更長遠的健康保障。

作為醫療專家,我們呼籲廣大讀者,特別是有飲食習慣不良或家族遺傳史者,務必要定期做身體篩檢,建立適合的飲食與生活方式,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