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次長公開胃癌診斷經驗提醒民眾重視早期檢查

2025-10-0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衛福部次長公開胃癌診斷經驗提醒民眾重視早期檢查

衛福部次長公開其早期胃癌診斷與治療歷程,本文整理胃癌的症狀、危險因子、常見檢查與治療選項,並說明何時就醫與生活型態調整,供關心胃部健康的讀者參考。

近日有公職人員公開分享其胃癌診斷與治療過程,並提醒民眾留意胃部不適與定期檢查的重要性。本文以教育與科普角度整理胃癌相關的基本認識、常見警示症狀、主要危險因子、檢查方式與治療選項,協助讀者掌握就醫時機與可行的生活調整方向。

胃癌的基本認識

胃癌是發生在胃部黏膜的惡性腫瘤,臨床上以胃腺癌最為常見。好發年齡多落在中老年族群,初期症狀常不明顯,因此常被延遲發現。了解疾病的一般特徵可幫助早期識別並及時接受評估。

胃癌常見症狀有哪些

早期胃癌可能只出現非特異性消化不適,容易與胃炎或消化不良混淆。常見表現包括:

  • 上腹悶痛或不適
  • 反胃、食慾減退或脹氣
  • 打嗝或早飽感

若病情惡化,可能出現黑便、貧血、嘔血或體重顯著下降;若發生轉移,亦可能出現黃疸、腹水或觸及腫塊等較嚴重徵兆。遇到持續或加劇的症狀,應儘速就醫評估。

主要危險因子與高風險族群

已知會增加胃癌風險的因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年齡增長、抽菸、過量飲酒、不健康飲食(如高鹽、煙燻或醃漬食物)與家族史。男性的發病率通常高於女性,且在50歲以後風險顯著上升。了解自身風險有助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篩檢或追蹤。

檢查與診斷方式

診斷胃癌的關鍵檢查是胃鏡併切片病理檢驗,醫師可直接觀察黏膜異常並取樣確診。影像檢查如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可協助評估腫瘤大小與是否轉移。近年也有膠囊胃鏡等方式用於初步視檢,但若需確診仍須取樣病理檢驗。

治療選項與預後提示

治療取決於病期與患者整體狀況。早期胃癌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視情況可施行部分或全胃切除。文中指出早期接受適切手術者之五年存活率可達較高水準;若無法手術或屬進展期,則會考慮化學治療或放射線等整合性治療以控制病情。治療效益會受到病期與個人條件的影響。

何時應儘速就醫與生活調整建議

若有長期胃部不適、持續食慾下降、體重異常減輕或出現消化道出血跡象,應儘速向醫療機構諮詢並安排檢查。生活上可優先改善可控制的危險因子,例如戒菸、避免過量飲酒、減少高鹽與加工食品攝取並增加新鮮蔬果,有助降低風險並促進整體消化道健康。

面對胃癌的風險與治療選擇,了解訊息並及時與醫療團隊溝通,能協助做出符合個人情況的醫療規劃。若對自身風險有疑慮,建議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獲得個別化評估與建議。

重點回顧

本文整理胃癌的臨床表現、主要危險因子與常見檢查治療選項,說明何時應就醫並提出生活型態調整建議,並提醒篩檢與治療效果受病期與個人條件影響。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