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高雄與台北陸續發生涉及縮胃減重手術及抽脂後器官衰竭的醫療糾紛,衛生主管機關已展開稽查並釐清違規行為、執業管理與病患求償與權益保護的後續程序,本文說明調查重點與病患就醫時機。
事件概況與行政處分情形
高雄案為減重相關手術後出現病患死亡,衛生局調查後,發現涉案醫師在收費、醫材來源與醫療行為上有多項違規情形,並已移請相關會議決議廢止執業執照,同時檢調進行搜索與傳喚程序,並有羈押或交保等司法處置。台北案則為抽脂合併脂肪填補後,病患術後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診所與家屬對責任歸屬有不同說法,衛生局已介入稽查以確認是否違反醫療相關規定。
醫療糾紛調查重點
- 是否依照法定程序申報並取得必要的技術或設備核備
- 手術前後的醫療記錄、同意書與麻醉管理紀錄是否完整
- 醫材來源與使用是否符合醫療品質與管理規範
- 收費項目與發票開立是否符合法令要求
台北抽脂案例的注意事項
抽脂與脂肪填補屬侵入性美容手術,術中與術後可能出現出血、感染、脂肪栓塞或器官功能異常等風險。當病患在恢復期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改變、持續嘔吐或尿量顯著減少等警訊時,應立即就醫,並保存手術病歷、同意書與相關檢驗影像,作為後續調查或求償之依據。
療程選擇與病患權益保障
面對有醫療糾紛風險的手術,病患在決定前應確認醫療機構與醫師的執業資格、詢問手術包括風險、替代方案與預期恢復期,並要求詳盡的書面同意。若術後發生異常,除立即就醫外,可向所在地衛生主管機關申訴或請求第三方鑑定以釐清責任。
衛政與司法後續程序面向
行政調查會著重於是否違反醫療法規與管理規定,可能衍生罰鍰或停業、廢止執業執照等處分;司法偵辦則釐清是否構成刑事責任。病患或家屬若欲維權,建議在保全證據的同時,考量透過法律途徑或尋求醫療鑑定協助來釐清事實。
此類醫療糾紛提醒民眾,在選擇侵入性醫療與美容手術時,應充分了解風險並保留完整醫療文件;面對檢查與調查程序時,行政與司法體系各自的角色與時程不同,病患與家屬可向衛生主管機關查詢進度或尋求專業法律與醫療諮詢協助。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高雄與台北兩起涉及縮胃與抽脂的醫療糾紛調查重點,提示病患保存醫療文件、注意術後警訊,並說明行政與司法可能的後續處置與維權路徑。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