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烤肉節後急性腸胃炎就醫人數常見上升,醫師提醒吃烤肉應確保熟食、盡速食用並適量,並說明症狀、就醫時機與食材選擇要點,提供實用的防疫與飲食建議。
節慶後腸胃不適為何增加
多位臨床醫師觀察,每逢中秋節及烤肉活動後,因飲食不當導致腸胃不適的門診及急診人數會增加,幅度約在兩成左右。群聚用餐時若食物未完全烹熟或置放在高溫下過久,可能增加被細菌或其他病原污染的風險,進而引發急性腸胃炎。
常見症狀與何時就醫
急性腸胃炎的常見表現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若症狀輕微且能維持口服補水,多可在家休息觀察;但出現持續高燒、劇烈腹痛、頻繁嘔吐無法補充水分或便血,應盡速就醫評估並接受適當處置。
臨床個案說明
臨床個案曾為十七歲學生於烤肉後半夜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初次就診後症狀未緩解而再度入院。住院治療以補充水分、必要的藥物治療以及觀察為主,病程數日後緩解出院。此類個案提醒民眾重視食物烹調與保存。
烤肉時的食安與飲食原則
臨床及公共衛生建議在烤肉聚餐時遵守以下原則以降低食源性風險
- 烤熟吃:肉類及海鮮應確實熟透後再食用,避免半生或生食
- 盡快吃:食物烤好後應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置放於高溫環境
- 適量吃:控制分量並搭配蔬菜,避免過量飲食造成腸胃負擔
食材選擇與保存要點
建議以蔬菜為主搭配適量低脂蛋白質,如小塊雞肉、魚肉或里肌肉,並多使用耐烤的菇類及瓜類等。烤前保持食材冷藏,烤時使用夾具避免交叉污染,剩菜應儘速冷藏或丟棄,減少細菌生長機會。
節慶點心熱量與選擇小提醒
營養師提醒節日期間常見糕點熱量偏高,建議與家人分食或選擇熱量與糖分較低的替代品,並以淺嚐為宜,以免造成額外的身體負擔。
面對節慶飲食,保持清醒與防疫意識有助減少不適風險;若發生疑似食物相關的腸胃症狀,依症狀輕重決定是否就醫,及時的醫療評估可避免病情惡化。記者式觀察指出,良好的烹調與保存習慣是節慶安全飲食的關鍵。
重點回顧
中秋烤肉常見急性腸胃炎個案,重點在於堅持烤熟、盡速食用與適量攝取,同時注意食材保存與防交叉污染;若出現脫水或高燒應及時就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