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在中風照護表現的臨床觀察

2025-11-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生成式AI在中風照護表現的臨床觀察

台大公衛團隊評估生成式AI在中風照護資訊提供的臨床表現,結果顯示多數回應未達合格標準。本文說明研究重點、風險面向以及民眾在使用AI獲取健康資訊時的注意要點,協助判讀與安全應用。

研究設計與主要發現

研究以多款主流語言模型模擬臨床情境,評估準確性、同理性、可操作性與安全性等面向。結果顯示整體表現多數低於合格門檻,僅在少數情境接近或略高於合格標準。

生成式AI在中風照護表現受限的原因

中風涉及即時且專業介入的處置,錯誤或不完整的建議可能造成重大風險。模型在高風險階段的回應一致性與可操作性仍不足,因此不適合替代臨床判斷。

使用生成式AI取得健康資訊的安全做法

  • 視AI為輔助資訊來源而非醫師;對重要或緊急狀況應優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
  • 詢問AI時可補充個人基本資訊例如年齡、性別、既往病史與用藥情況,以提高回應的相關性。
  • 對於AI提供的可操作性建議要保持懷疑,必要時再由醫療專業人員確認。

何時應立即就醫

遇到疑似中風情形或其他威脅生命的症狀,應立即就醫或撥打急救電話。AI無法評估現場狀況或執行急救,不能替代現場的臨床評估與處置。

隨著生成式AI工具普及,使用者應了解其限制與潛在風險。科技發展與教育並重,能幫助民眾更安全地將AI當作資訊輔助,而非做出醫療決策的唯一依據。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