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影響大腸癌形成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5-08-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腸道菌群影響大腸癌形成的最新研究進展

在全球癌症盛行的背景下,大腸癌持續占據發病率的高位。除了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等因素外,腸道菌群的角色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最近,科學研究揭示了特定腸道菌的活動,可能與大腸癌的發展密不可分,這為預防癌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與挑戰。

腸道菌群與大腸癌的密切關聯

人體腸道內居住著數百至千種不同的微生物菌株,這些菌群除了協助消化吸收營養,更構成一道防禦屏障,防止有害細菌入侵血管及腹腔。然而,研究發現某些菌種能突破這層天然屏障,直接與腸壁接觸,甚至產生毒素,進而誘發腸道細胞DNA的損傷與突變,最終形成腸瘜肉乃至癌變。

特定有害菌的角色

科學家認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這兩種菌,能夠穿透腸道黏液屏障,繁殖於腸壁附近。大腸桿菌分泌的毒素會損及腸道細胞DNA,而擬桿菌則同時引發發炎反應,兩者合力形成不正常的腸道突起,這些突起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演變為惡性腫瘤。

菌群互動引發的腸癌機制

研究者發現,單獨感染某一種菌,不一定能引起癌症;但當「大腸桿菌」與「擬桿菌」共同作用時,患病風險大幅上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指出,這兩種菌缺一不可,其聯合作用會啟動腸道中的癌變過程。科學家正積極收集來自社區的病例樣本,試圖理解這種菌群互動是否為一般民眾腸癌的主要驅動力。

腸道菌對預防大腸癌的啟示與限制

此研究提示,腸道菌不僅在癌症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也為預防提供策略。理論上,維護腸道菌群平衡、降低有害菌的比例,可能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專家提倡飲食中富含纖維的五穀雜糧與蔬果,以促進益菌繁殖,抑制壞菌活動,這是目前較為安全且易於推行的預防措施。

飲食與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增厚腸道黏液層,有助於隔離有害菌,降低感染與發炎的風險。此外,過度使用抗生素則可能破壞腸道菌叢平衡,使得有害菌更易繁殖,增加發病風險。因此,均衡飲食與適量運動被認為是預防大腸癌的黃金守則。

目前的挑戰與前景

儘管科學發現來勢洶洶,但專家提醒,目前對特定菌群的控制尚處於探索階段。抗生素雖能殺菌,但不具有選擇性,可能打亂整體菌群生態,反而帶來副作用。未來,科學家將專注於識別有害菌的入侵條件,並尋找能穩定益菌、抑制壞菌的方法,或許能開啟腸癌預防的全新篇章。

結語

腸道菌的角色在大腸癌預防與治療中逐漸清晰,從飲食調整到菌群調控,成為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研究深入,期待未來能有更精準且安全的方法,幫助人們遠離腸道癌症的威脅,維持長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