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溫差大成健康威脅揭示四大族群需特別注意

2025-07-2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早晚溫差大成健康威脅揭示四大族群需特別注意

隨著季節交替,氣溫波動明顯,亦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氣象局最新公布的溫差預警指出,近期台北市夜間與日間溫差已超過11℃,達到「危險等級」。氣象專家提醒,氣溫的急劇變化,尤其在早晚溫差大的時候,對特定族群的健康造成較高風險。本篇將深入探討四個容易受到大溫差影響的族群,並提供相關的健康建議。

溫差大引發的健康風險與族群特性

台北市政府提醒民眾,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今夜至明晨各地可能出現低於10℃的低溫。日夜溫差明顯大於平常,容易引發身體不適甚至危機。專家指出,以下四個族群,因體質或疾病因素,較容易受到溫差變化的嚴重影響,須格外留意。

老人家容易失溫與心血管疾病高危

根據專業醫療意見,年長者的神經系統隨著年齡衰退,對寒冷反應較慢。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乾燥、癢感增加,且體脂肪較少,使身體對寒冷的調控能力減弱,更容易出現失溫甚至凍傷情況。此外,老人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預防措施包括保持暖和、避免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環境,並在晨間氣溫較低時,等天光亮後再進行運動,特別提醒高血壓患者更需注意自身安全。

高血壓與心臟疾病患者應警覺血壓波動

台大醫院的專家指出,寒冷天氣是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高峰期。氣溫下降時,血管會自動收縮,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尤為危險。血管收縮更劇烈,可能使血壓升高20 mmHg左右,增加心臟負擔,於是出現昏倒、心臟或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攀升。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因血管較狹窄、血流不暢,更易在氣溫劇烈變化時出現心臟相關併發症。醫生建議,這些族群在寒冷天氣出門時,要穿著適當,加強保暖措施,並留意血壓變化。

氣喘患者需特別防範寒冷誘發

亞東醫院的氣喘專科醫師提到,氣喘患者在氣溫較低、空氣潮濕的狀況下,容易誘發氣喘急性發作。寒冷空氣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狀;春天花粉散播及空氣污染亦增添誘發因子。建議氣喘患者外出時佩戴口罩,減少吸入冷空氣的刺激,同時配合定期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鼻噴劑來降低發作頻率。在運動前30分鐘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並進行充分熱身,亦能降低發作機率。此外,透過中醫藥的調理,如使用「三九貼」或溫和的藥膳,也有助於滋養肺氣,維持呼吸道的護理。

精神病患者須留意季節性影響

高雄市的專家指出,氣溫、濕度、氣壓與日照長短,會影響精神病患的情緒狀態。特別是在冬季和梅雨季時,憂鬱症狀可能更加嚴重。季節性情感障礙常見於冬季,患者易出現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疲倦嗜睡以及社交退縮。研究發現,女性在冬季較易變胖,而男性則可能因日照不足,睡眠時間延長。醫師建議,精神疾病患者在氣候劇烈變化時,維持適當的運動,有助調節交感神經、改善心情。適當保暖,避免情緒起伏過大,也為調整心理狀態的重要措施。

結語

氣象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層面廣泛,不同族群的應對策略亦不同。透過科學了解身體反應,加強日常保暖與習慣調整,才能降低溫差引發的健康問題。面對天氣的挑戰,持續關注身體的反應,並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才是守護身心平衡的關鍵所在。

本文章內容旨在提供一般健康知識及建議。如有身體不適,仍建議即時就醫或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個人健康安全。

本文的主要關鍵詞為:「溫差大」、「健康威脅」、「氣候對身體影響」。次要關鍵詞包含:「老年人」、「血壓」與「氣喘」等,並融合有「低溫反應」、「高血壓風險」、「氣候變化」與「保暖措施」等相關語意詞,確保內容豐富且自然融入SEO策略,提升搜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