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斷食話題受關注,但美國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一日僅一餐或長時間不進食可能提高死亡與心血管風險,本文整理研究數據與專家觀點,說明潛在機轉與適用族群的注意要點,供讀者判斷是否適合採行。
研究主要發現
媒體報導引述一項美國研究,樣本約2.4萬名成年人,結果顯示一天只吃一餐時整體死亡風險上升約30%,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上升約83%。研究也比較不同餐次的缺失,指出不吃早餐、午餐或晚餐分別與死亡風險上升有關,數據顯示不吃早餐風險較為明顯。
可能的生理機轉
專家指出,長時間不進食會造成血糖與能量供應波動,若下一餐暴食容易增加腸胃負擔。蛋白質與其他必要營養攝取不足,可能導致肌肉量流失與基礎代謝下降,這些變化對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尤其不利。
哪些族群需特別小心
- 高齡者與肌少症風險較高者:容易因能量不足與蛋白質攝取不夠而加速功能衰退
- 糖尿病或血糖不穩者:長時間空腹與暴食交替可能導致血糖劇烈波動
- 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若飲食模式造成血糖或血脂劇烈變動,可能不利心血管健康
日常飲食與就醫指標
醫師在臨床上常強調營養均衡與穩定血糖的重要性。若考慮採用間歇性斷食或限制餐次,宜先評估個人年齡、慢性病史與生活型態,並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調整。出現體重急遽下降、持續疲倦、頭暈或血糖異常時,應及時就醫與檢查。
在追求體重或代謝改善時,短期的飲食調整對部分人可能有幫助,但長期極端限制進食並非普遍適用的策略。專業建議以充足營養、適度運動與定期追蹤為基礎,任何重大飲食改變都應與醫療團隊討論。
本文以新聞與教育性資訊呈現研究結果與臨床觀點,提醒讀者在採行飲食策略前務必評估個人健康狀況。
重點回顧
美國大規模資料顯示一天只吃一餐或長時間不進食與較高死亡與心血管風險相關;建議重視營養均衡與血糖穩定,並在醫療專業諮詢下調整飲食策略,對高齡與慢性病族群應特別謹慎。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