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寒冷的冬季,流感、感冒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的高發期,許多人希望透過泡熱水澡來緩解身體不適並促進回暖。然而,專業醫療專家指出,感冒時是否能泡澡,需根據個人體徵及症狀而定,不宜一概而論。本文將深入探討感冒泡澡的適合條件與注意事項,幫助民眾做出更安全的健康決策。
在氣溫較低的季節,流感和感冒病毒肆虐,感染者常感到畏寒、肌肉痠痛,尋求保暖方式成為許多人的首選。泡熱水澡確實能夠幫助身體快速升溫,但在身體不適時,若處理不當反而可能造成健康風險。專家強調,感冒時泡澡的安全性取決於是否伴隨全身性症狀,無論是改善體溫還是避免加重病情,皆需審慎評估。
感冒能否泡澡醫師提醒需視症狀分辨
輕微症狀時可適度泡澡
根據國內專業醫療人士的意見,若感冒者僅出現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並未出現發燒或全身不適,適度泡熱水澡可以暫時緩解不適感,加快身體回暖,促進血液循環。然而,仍需注意泡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控制在10到15分鐘之內,並確保泡澡過程中身體保持保暖,避免受涼。完成後也應立即擦乾並穿上保暖衣物,避免著涼引發其他問題。
出現全身性症狀則不建議泡澡
- 發燒、全身乏力、肌肉痠痛伴隨感染症狀時,泡澡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尤其是在體溫較高或身體虛弱的狀況下,熱水易導致血管過度擴張,血壓可能驟降,增加心臟負擔。
- 具有心血管疾病、慢性高血壓或其他相關慢性病患者,更應避免熱水浴,以免誘發嚴重併發症。

專家警示泡澡的潛在風險與建議措施
家醫科醫師呂伯謙指出,將全身浸泡在比體溫高的熱水中,無論是否有感冒症狀,都有血管擴張導致血壓下降的風險。當伴隨發燒和全身不適時,這樣的行為可能引發脫水或血壓驟降,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應謹記不要起身太快,避免頭暈跌倒。
另一方面,專家提醒想透過泡澡快速使身體暖起來的民眾,除了長時間泡熱水外,也可選擇用淋浴代替,使用較熱的水淋浴,並持續沖洗數分鐘,效果一樣且較為安全。洗完後即時擦乾並穿上保暖衣物,如此即可有效預防因體溫下降造成的感冒惡化。
感冒時泡澡的安全策略與替代方案
醫師建議,不論是否患有感冒,泡澡時間控制在10到15分鐘內,且動作要放慢,避免因快速起身而引發低血壓或頭暈。此外,泡澡前後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若身體狀況不清楚,或有心臟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建議先諮詢醫師意見後再決定是否泡澡,以保障身體安全。
在天氣寒冷時,若身體無明顯不適,全身泡澡或泡溫泉仍是放鬆的好選擇,但病毒仍可能存在於身,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的公共浴池或溫泉,降低傳染機率。若你在感冒時身體狀況不佳,建議休養並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待徹底康復後再享受泡澡的樂趣。
特別提醒
專家提示,感冒或流感若伴隨症狀較嚴重,應避免泡熱水澡,以免加重病情或引發併發症。身體虛弱或有慢性病者應特別留意,必要時向醫療專業人員諮詢,採取更安全的護理措施。健康泡澡固然舒壓,但更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理性選擇適當方式來促進身體健康。過度的熱水泡澡可能藏有潛在危險,怎樣才是最安全的回暖選擇?醫生的建議是:安全第一,適度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