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人力資源緊缺影響醫療品質與安全性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醫療現場的醫護人力成為一道緊繃的弦。從醫院內部的實際狀況來看,醫護人員普遍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因疫情擴散,為了控制感染風險,許多醫院被逼著將醫護人員從其他科室抽調支援防疫工作。這種調度常造成一線護理人員大大超時工作,甚至在沒有經過充分訓練的狀況下,便被要求穿著隔離裝備應付繁重的工作任務。
第一線護理師的日常掙扎與心聲
一名剛從隔離旅館解除隔離的護理師坦言,疫情迫使醫院在防護人員配置上捉襟見肘。她曾經在不具備完整防護裝備的情況下,照料失智症患者,甚至需要協助翻身、換尿布以及抽痰,卻幸運地直到現在都未遭感染。然而,這份幸運並非來自環境的安全保障,而是醫護人員的拼命堅守。
該名護理師指出,疫情爆發後,醫院的人力資源被徹底調配,有時甚至是非專業背景的護理人員被強行徵召,根本沒有接受完整的防疫訓練。在忙碌且壓力山大的工作環境中,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況似乎被忽略了。他們希望得到的是足夠的人力支援與合理的工作環境,而不是無止盡的壓力與擔憂。
疫情加速醫療環境與防護措施的挑戰
除了人力不足,醫院在醫療設施方面的準備也面臨困境。負壓隔離病房的數量遠不及需求,部分醫護人員被告知有負壓病房可以避免病毒傳播,卻發現實際上並沒有充足的空間支持病患的隔離需求。為了應付新形勢,醫院不得不將非負壓病房改造為收治中重度感染者的病房,但這些改造未必符合標準的隔離規範,使得醫療環境的隔離效果大打折扣。
醫護人員反映,中央空調系統可能會促使病毒擴散到其他樓層,增加傳染風險。他們對管理層的決策感到困惑與不滿,認為相關政策缺乏實地考察,僅是虛應故事,未能解決實質問題。這些不完善的措施進一步提升了醫護人員的擔憂與焦慮,也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更具挑戰性。
高強度工作與心理負擔共同壓垮一線醫護
在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壓力下,醫護人員不僅身體疲憊,心理壓力亦逐步攀升。疫情期間,許多醫護人員的班次長達十小時甚至更久,且在全副隔離裝備下無法正常休息或進食。別說休息,還要面對病患突發的病情惡化及可能的感染風險。這種持續的壓力,使得他們的健康狀況受到威脅,也讓心理壓力日益沉重。
一位護理師描述,許多50歲以上甚至較年輕的患者,儘管沒有慢性病,但病情卻突然惡化,必須立即準備插管等緊急措施。除了恐懼自己感染疫情外,他們還要面對來自患者與家屬的焦慮與不安。她提醒,疫情期間,透明溝通與正確的資訊極為重要,避免因隱瞞或不實報告,造成防疫漏洞,進一步威脅醫院的整體安全。
呼籲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與保障醫護安全
醫護人員的心聲非常清楚,他們願意為守護病患奮戰,但迫切希望能在安全且有保障的環境下工作。合理增加人力資源、提供充足的防護裝備,以及標準化的訓練流程,是維持醫療品質的重要因素。短缺的人力與防護措施不僅使醫護人員的工作更加艱難,也可能造成疫情擴散的隱憂。
專業呼籲相關管理單位,應該站在第一線醫護的角度,適當調整人力配置、改善醫療環境,才能在抗疫戰役中,守住醫療安全與服務品質的最後一道防線。對醫護人員的尊重與支持,也更是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環。正如一些護理師所說,他們只希望醫院不要再加重負擔,讓醫護人力能夠真正在自己專業範圍內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