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研究指出聽力喪失與失智風險有關聯,本文以新聞專欄角度整理可行的日常保護建議,說明常見危險因子、檢查與生活型態調整,協助讀者掌握何時應進一步就醫評估。
聽力與失智的關聯為何
隨著年齡增長,聽力逐漸退化是常見現象。已有報告指出,在影響失智症的多項危險因子中,聽力喪失占一定比例,研究提醒應重視聽力保健與及早評估,以維持生活品質與社交功能。
日常可執行的五項聽力保護方法
-
控制耳機音量
使用耳機時以中等音量為原則,避免長時間以高音量收聽,從小聲開始調整並留意不適感。
-
規律休息耳朵
連續佩戴耳機或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時,建議每半小時起身休息數分鐘,讓耳朵與聽覺系統有復原機會。
-
嘈雜處域使用聽力防護
若工作或生活環境持續存在高分貝噪音,應使用耳塞或防護耳罩等防護措施,減少噪音累積傷害。
-
通話習慣兩耳輪替
避免長時間單側接聽電話,兩耳交替使用並以免過久的通話時間減少耳朵負擔。
-
均衡飲食與必要營養
維持多樣化飲食,攝取蔬果與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有助於整體神經健康與抗氧化,但不可視為單一療法。
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
若有持續聽力下降、耳鳴影響生活或溝通隔閡,建議儘早向耳鼻喉或相關專科洽詢,讓臨床評估聽力狀況並討論必要的檢查或輔具選擇,避免延誤可能的治療或復健時機。
總體而言,日常採取音量管理、適度休息與環境保護等習慣,可降低長期聽力損傷累積;同時留意聽力變化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評估,對維持社交功能與生活品質具實際意義。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