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志工中暑與熱衰竭風險與現場自護指南

2025-10-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救災志工中暑與熱衰竭風險與現場自護指南

在高溫與勞動密集的救災場域,志工面臨中暑、熱衰竭與橫紋肌溶解症等風險。本文說明常見症狀、危險訊號、現場預防措施與何時就醫的判斷依據,提供實用且可操作的自我照護建議。

為何救災志工容易發生中暑與熱衰竭

救災現場常有高溫、高濕或日曬直曝的環境,加上長時間體力勞動與搬運重物,會增加體溫調節負擔。當排汗、循環或中樞調節功能失衡時,從輕微的熱疲倦到危及生命的熱衰竭都有可能發生。

中暑與熱衰竭的常見警訊

輕度中暑常見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大量出汗、口渴與全身疲倦。若出現心悸、呼吸急促、意識混亂或昏厥,可能已進展為熱衰竭,需立即採取降溫並評估是否需要醫療協助。若合併肌肉劇痛、尿色變深或少尿,應提高懷疑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並儘速就醫檢查。

現場可採取的預防與自護要點

在救災或復原工作時,可採取下列實務步驟降低風險:

  • 穿著與防曬:選擇透氣且遮蔽性好的長袖衣物與寬邊帽,避免直接日光長時間曝曬。
  • 水分與電解質補充:採取少量多次補水原則,必要時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避免等到口渴才喝。
  • 工作節奏與團隊輪替:以短時段高效率工作搭配休息,疲勞時應停止體力活動由他人接替。
  • 飲食與涼飲選擇:可考慮含水分與清熱作用的飲品或食物以緩解暑熱感,但不取代醫療處置。

肌肉痠痛與可能的併發症處理方向

勞動後出現局部肌肉酸痛屬常見反應,可透過伸展、局部按摩或經由具資格的醫療人員指引使用外用藥物來舒緩。若出現全身肌肉無力、劇烈疼痛、深色尿或少尿等情形,應儘速就醫檢查,以排除橫紋肌溶解症或其他需要醫療介入的問題。

何時應停止現場工作並就醫評估

出現下列任何一項情況時,應立即停止工作並尋求醫療協助:意識改變或昏迷、持續嘔吐、呼吸或心跳異常、體溫持續偏高、深色尿或少尿。對於疑似熱衰竭或橫紋肌溶解症的情況,及早由專業人員評估與處理可降低併發症風險。

現場管理與團隊協作的實務建議

救災行動建議由團隊管理熱中風風險,包括安排充足休息點、提供遮蔭與冷卻設備、建立輪替制度以及預備適量補水與簡易急救物資。志工在報名前宜了解工作強度與必要安全配備,並在感到不適時即刻回報與休息。

在救災現場,個人防護與團隊協調同等重要。透過適度的休息、持續補水、注意身體早期警訊與及時就醫,能降低中暑與熱衰竭的風險,並維持救援行動的安全與效率。

重點回顧

救災時高溫與重體力工作增加中暑與熱衰竭風險,重點在於穿著透氣防曬、少量多次補水、輪替休息與注意深色尿或意識改變等危險訊號,必要時及早就醫檢查。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