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合法上路 廣告與網路販售規範引發爭議

2025-10-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加熱菸合法上路 廣告與網路販售規範引發爭議

加熱菸在台灣已獲准上市,但對於廣告限制、網路及手機APP販售界定仍有爭議與稽查重點。本文整理現行法令與罰則、地方稽查方向,以及民眾與業者應注意的實務重點,供參考。

事件背景

首批加熱菸於10月11日開始合法販售,相關產品與組合元件須符合現行法令與稅制要求。上市期間出現通路平台被檢舉的情形,指出在便利商店手機應用程式中可搜尋到加熱菸相關商品資訊,已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介入調查。

法令規範與罰則

現行規範明定菸品不得在網路上販售,且禁止對菸品進行廣告宣傳。主管機關指出,若業者違規刊登廣告或促銷,製造或輸入業者可處新台幣2,500萬元罰鍰,販售業者可處新台幣50萬元罰鍰。各地方政府另有自治條例可對特定情況處以罰鍰,例如對校園周邊管理有更嚴格罰則。

同時,法令禁止將加熱菸販售或供應予未滿20歲者。旅客若違規攜帶入境,依規定亦可能面臨罰鍰。

手機APP算不算網路販售

現行菸害防制相關條文列舉多種媒介與電子紀錄物禁止用於宣傳,但對於手機應用程式是否屬於法條中所稱的「網路」或電磁紀錄物並未明確列示。此一界定成為是否違法的關鍵,主管機關的認定將決定後續執法方向與處置標準。

地方稽查與校園防護

為保障公共衛生,衛生主管機關會同財政單位針對販菸場所與校園周邊進行專案稽查。地方政府亦針對校園周邊販售、供應、展示或廣告加熱菸訂有罰則,違規情況可能面臨地方自治條例規範的處分。

執法重點與通路責任

  • 通路平台與實體販售點需確認商品上架、宣傳內容是否觸及廣告或網路販售禁令
  • 業者應建立內部審查機制,避免以促銷、展示或說明會形式違規宣傳
  • 對於未成年購買的防制與查核,為主管機關檢查重點之一

消費者與業者應注意事項

消費者應注意法令對購買年齡與使用環境的限制,並留意通路是否依法販售與揭示資訊。業者方面,除遵守不得向未成年人販售外,對於在手機APP或其他電子平臺上的商品資訊與宣傳形式,應向主管機關或法務單位確認是否合規,以免觸及廣告或網路販售的禁制而受罰。

目前對於加熱菸的管理仍以教育與稽查並行,主管機關的後續認定將影響通路與平台的操作規範。民眾若對特定販售或宣傳有疑問,可向地方衛生單位查詢,並以法令文字與官方公告為準。加熱菸的市場與管理議題仍在調整過程中,社會各界應持續關注。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加熱菸上市後的廣告與販售爭議、主要罰則與地方稽查重點,提醒民眾與業者遵循年齡限制並注意法令適用與執行差異的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