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市經由積極推動人行道建設與整體規劃,不僅在「每萬人享有人行道長度」指標中榮登全國首位,更逐步轉型為國內外公認的步行友善城市。優質的步行環境不僅提升市民的出行便利,也是推動城市永續發展與促進公共健康的重要策略。
新竹市的人行道建設成效穩步提升
據2024年度的健康城市調查,巧妙規劃和持續改進的人行道,使新竹市在提升步行系統的完整性與安全性方面,取得明顯成績。特別是在「每萬人擁有人行道長度」方面,該市的數值在逐年攀升,反映出市府對於打造友善行人環境的高度重視,並持續透過公共工程提升市區行人空間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建構安全舒適的人行系統改善措施
新竹市政府透過全面盤點與策略規劃,將都市區劃分為舊城核心區、香山整合區、清華大學城與竹科科技園區,逐步改善各區的人行空間。改善措施包括擴建人行道、設置避車彎、沿道路劃設行穿線,並在重要路口裝設庇護島與無障礙坡道,以確保行人穿越的安全與便利。此外,透過縮減車道寬度並將號誌控制線調整至地面,進一步提升行人與車輛的視線安全,減少事故發生風險。
完善既有與新規道路的人行系統
政府計畫先從舊城核心區突破,逐步拓展到其他區域。在路口設計方面,導入人行道串連策略,規劃出完整的街區步行網絡。公共工程如道路重劃、排水系統改善等皆同步考量行人友善需求,確保整體城市交通與步行空間的高度整合。這些努力不僅提升城市整體交通品質,也為公共健康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友善高齡、促進公共健康的城市願景
從跨世代共融的角度,新竹市積極打造適合各年齡層的步行環境。廣泛建設的安全人行道與友善設施,有助於老年人安全出門,並促使習慣走路的市民養成日常運動。研究指出,良好的步行系統不僅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也能提升生活品質,為整體社區帶來長遠的健康價值。
以綠色空間連結城市與社區
除了硬體建設,新竹的都市綠廊運用古圳水道、沿岸老樹等元素,營造出南北向連貫且具有美學特色的綠色休閒空間。例如,知名建築師黃聲遠所設計的「隆恩圳」都市綠廊,串聯中央公園、三民公園等公共場所,結合步行、休憩與環境教育,營造出適合市民日常運動與社交的生態廊道。這種綠色空間的整合不僅改善都市景觀,也進一步推廣健康生活的理念。
展望未來的新竹市城市步行環境
新竹市持續投資改善人行設施,加強行人系統與交通的整合,在提升交通安全與市民生活品質方面,邁向更具永續性與人文關懷的都市新局。作為科技與文化交匯的城市,新竹的早期規劃與未來願景均彰顯其致力於建構一個既智慧又宜居的城市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