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HIV 疫情近年急速上升 世衛示警與防治挑戰

2025-10-2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菲律賓 HIV 疫情近年急速上升 世衛示警與防治挑戰

世衛報告指出菲律賓 HIV 疫情在近十四年間顯著上升,感染多集中於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年輕男性。本文整理流行趨勢、主要風險因子、檢測與服務可及性,說明何時應考慮檢測或尋求專業協助,提供公共衛生視角的閱讀導向。

世衛觀察與病例趨勢

世衛西太平洋地區辦公室在區域會議中指出,菲律賓 HIV 病例在2010年至2024年間大約增加六倍,成為該地區疫情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報告同時點名斐濟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為病例快速上升的國家。

這份區域資料也顯示,整體西太平洋地區在2024年估計新增約16萬4千例感染者,但自2010年以來的病例下降幅度約為11%,顯著低於全球約40%的平均減幅。

受影響族群與傳播型態

在菲律賓,最受影響的族群為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年輕男性。區域性傳播模式普遍由特定族群間的性行為驅動,包含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在封閉環境或監所中的人群、注射藥物使用者、性工作者與跨性別者等。

報告提出的可能促進疫情擴散因素包括藥愛行為、檢測延遲,以及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RT)覆蓋不足等。

檢測與服務可及性議題

世衛與地區健康機構強調,控制疫情需提升篩檢與診斷率、擴大預防性用藥可及性,以及提升抗病毒治療的覆蓋度與持續性。提高服務可近性與針對性介入,有助於早期發現與連續治療,但實務上仍面臨資源與存取的挑戰。

  • 篩檢與早期診斷可降低晚期確診比例
  • 預防性措施如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是提升預防工作的選項之一
  • 抗病毒治療的普及與持續服藥對疫情控制具有關鍵性

菲律賓官方資料與人口分布特徵

依據菲律賓衛生部的通報,今年上半年約新增1萬零八十例 HIV 病例,平均每日約56例;其中逾九成為男性,最多為25至34歲族群,其次是15至24歲。自1984年通報第一例以來,截至2025年6月累計通報約15萬3798例感染者,並有9606例死亡,近半數個案在確診時已屬晚期。

何時應考慮檢測或尋求專業諮詢

若有感染風險或出現與免疫相關的持續症狀,建議儘速與合格醫療機構討論篩檢選項與檢查安排。公共衛生回應應以策略性、針對性介入為主,強化檢測、預防與治療服務的可及性,以降低延誤診斷與治療中斷的風險。

世衛地區主管提醒,HIV 疫情尚未結束,各界需整合資源與政策,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實務可行的防治與檢測方案。面對病例增加的趨勢,政策制定與服務擴展將決定未來疫情走向與公共衛生影響。

重點回顧

世衛報告顯示菲律賓 HIV 疫情在十四年內顯著上升,主要影響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年輕男性。文章整理了流行趨勢、風險因子與檢測與治療的可及性議題,並提醒早期篩檢與擴大服務對疫情控制的重要性,同時指出資源與存取仍為主要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