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確診卻須留在家中隔離 如何正確自我保護與守護確診者

2025-07-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家人確診卻須留在家中隔離 如何正確自我保護與守護確診者

面對疫情期間,許多家庭遇到確診家人無法進入醫院治療的困境,照護者除了心繫親人,也須確保自身安全。本篇將深入探討在家庭環境中,照顧確診者的正確措施,以及自我防護的重要性,幫助你在陪伴親人的同時,守住自己的健康。透過專業建議與實用技巧,讓你能在危機中有效應對,降低感染風險,並做好居家隔離的相關準備。

照顧確診家人在家應採取的防護措施

照顧感染新冠病毒的家人時,最重要的重點在於做好個人防護,並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根據國內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建議遵循以下幾點,保護自己與確診家人,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1. 提醒病患多休息、多喝水,並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在發燒時,可適度使用退燒藥,協助控制症狀。
  2. 多數輕症患者經數日休息即可康復,照顧者應持續監測病患狀況,並待衛生單位通知後,協助安排後續醫療措施。
  3. 若確診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不清或皮膚嘴唇發青等嚴重症狀,立即撥打緊急救援電話,並通知相關單位追蹤照料。

自我防護:照顧者應遵守的安全規範

在照顧確診親人期間,照顧者的健康安全不可忽視。為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採取以下安全措施:

  1. 65歲以上、免疫系統較弱或有潛在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建議避免直接照顧患者,並由其他家人協助。
  2. 在照顧過程中,應避免與確診者進行身體接觸,確診者應獨居一室,並盡量使用不同的衛浴設施。
  3. 若需共用空間,應保持室內通風,並在使用公共設施後,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進行消毒。
  4. 確診者與照顧者都應全程配戴口罩,並勤洗手,用肥皂水或酒精輔助清潔。
  5. 限制探訪,避免訪客進入居住空間,以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
  6. 避免與確診家人在用餐或共享物品,並使用專屬餐具,餐後細心清潔消毒。

在家庭中實踐有效的感染預防措施

除了防護措施外,正確的居家隔離與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降低傳染的關鍵。在照顧確診者期間,應要求照顧者:

  1. 自我監測身體狀況,如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若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並通知衛生單位。
  2. 照顧結束後,須進行14天居家隔離,避免外出或接觸公共場所,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
  3. 在照護期間,保持居家環境清潔,定期進行空氣流通,減少病毒存留的風險。

實用小技巧避免病毒傳播

在照護家庭成員的過程中,以下幾點小技巧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傳染風險:

  • 隨時佩戴口罩與手套,特別是清理確診者使用的物品或觸摸可能沾染病毒的表面。
  • 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對常接觸的表面進行消毒,尤其是門把、桌面、手機等日常用品。
  • 保持良好的個人手部衛生,洗手時間不少於20秒,並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
  • 完成照護工作後,進行徹底洗手及更換被污染的衣物,以確保殘留病毒被清除。

擴展知識與疫情最新防護策略

想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的症狀與防護方法,建議密切關注官方疫情資訊,並依照醫療專家的建議調整居家防護措施。維護個人健康,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守護全家人的重要責任。多掌握預防知識,遠離病毒威脅,才能更有把握渡過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