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指出新冠肺炎輕症居家照護的重要營養策略
隨著新冠疫情在國內持續高漲,許多輕症患者選擇在家自行隔離與照顧。醫療體系負荷增大,專家強調適當的營養照護對提升免疫力、促進身體修復扮演關鍵角色。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提醒,患者在居家隔離期間應專注於合理的飲食及水分補充,以助身體早日康復,避免嚴重併發症發生。
掌握新冠輕症居家照護五大營養原則
第一、制定有效的飲食攝取策略
- 高熱量高蛋白飲食:由於病毒感染會增加身體代謝需求與能量耗損,建議每日增加200~250大卡的熱量攝取,並選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雞蛋、豆制品、乳製品,以及堅果與酪梨等油脂來源,以支持免疫細胞與組織修復。
- 少量多餐:建議每隔2至3小時進食一次,每天保持六餐,降低腸胃負擔,並持續提供身體所需營養。即使沒有明顯饑餓感,也應維持進食習慣,避免營養不足影響康復進程。
- 營養補充品的應用:在進食困難或體力不足時,可選用高熱量高蛋白的營養飲品,以快速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素,促進修復與免疫功能提升。
第二、適當的水分補充確保脫水預防
- 保持體內水分平衡:每日應飲用至少2,400~2,700毫升液體,選擇具熱量與電解質的飲品如運動飲料或經自製的電解質水(加入少許鹽與果汁於水中)來改善體內電解質狀態,避免因脫水導致身體機能失衡。
- 正確補水方式:每15分鐘補充約80~160毫升,配合口感多樣化的飲料以減少味覺疲勞,必要時於半夜留置水瓶,確保夜間也能適時補充水分。
- 因嘔吐或腹瀉導致的水分喪失:除了飲水外,也應適時補充口服電解質液,例如家用自製的鹽水(鹽1/2到3/4茶匙、果汁一杯、水三杯),以預防嚴重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降低肺部感染風險。
第三、味覺或嗅覺改變的應對策略
- 將食物冷藏或放置至室溫,有助改善口感;
- 使用塑膠餐具減少金屬味影響,並加入天然辛香料增加風味,激發食慾;
- 避免過於甜膩或過酸的食物,減少不適感;
- 味覺改變時,可適度調整食物調味,用糖或香料調整味道,增進食慾;
- 未具味或嗅覺嚴重受損時,可嘗試加入姜、花椒、黑胡椒等辛香料,刺激感官反應,提升用餐體驗。
第四、維持體重與肌肉量的重要性
營養師指出,體重是反映身體水分與肌肉、脂肪等營養狀態的重要指標。疾病期間若體重明顯下降,可能代表身體肌肉流失,影響後續康復速度。建議每天測量體重,並調整攝取量以維持合理體重。此外,重視蛋白質攝取,有助於防止肌肉流失,為日後康復奠定良好基礎。
第五、復原期營養管理促進全面修復
當病情逐漸好轉進入康復階段,需持續高熱量與高蛋白飲食,並結合適度運動,幫助恢復身體抵抗力、肌肉強度及體能。專家提醒,對於慢性病患者,營養需求應個別調整,以避免疾病反覆或惡化。良好的營養支持將有助於逐步回歸正常生活。此外,指出多注意營養照護,不僅能加速康復,也可減輕醫療系統負擔,保持社會資源的有效運用。
在居家自我照護中,營養扮演關鍵角色
健康的飲食與適當的水分管理是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在家康復的核心策略。透過掌握這五大營養原則,能有效支持身體免疫反應,並提升康復速度。專家強調,除了營養之外,適度運動與充足休息亦是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若有慢性疾病,營養管理更應針對個人情況進行調整,避免復發的可能性。除了專業建議,很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積極心態,共同守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