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護理所近年在全台快速佈建,護理人力與年服務量均顯著成長。本文說明服務對象、常見照護項目、轉介途徑與社區角色,協助民眾理解何時可考慮居家護理服務並掌握就醫契機。
擴展現況與服務量能
自民國106年啟動佈建計畫以來,全國居家護理所數量由538家增至730家,成長約35.7%。專業護理人員數量也由1775人增為2464人,年服務人次從約96萬人次提高到128萬人次。此一擴展反映出在高齡化與少子化背景下,居家護理所逐漸成為社區基礎照護的重要力量。
主要服務對象與需求樣貌
居家護理服務以65歲以上長者為主,約佔總服務對象的大多數。高齡層中,85至94歲族群的比例偏高,且失能程度多集中於極重度失能者。在性別分布上,女性使用者比例略高於男性。
常見照護項目
- 長期管路照護,例如鼻胃管與導尿管的換管與評估
- 呼吸道相關護理,包括氣切護理與呼吸支持的照護協助
- 壓力性損傷評估與局部護理
- 臨終與安寧照護的症狀管理與家屬支持
- 其他包括皮膚照護、新生兒與產後諮詢等特定服務
如何取得居家護理服務
居家護理服務的主要轉介來源有兩種,第一是醫院在出院準備階段的評估轉介,第二是由長期照顧管理人員依需求媒合。另有部分護理師主動在社區發展個案,透過在地連結擴大服務可近性。
居家護理所的社區角色與適用族群
居家護理所除了提供疾病相關的專業照護外,也聚焦於身心與家庭支持,協助病人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維持照護連續性。適用族群包括需長期護理的高齡者、近期出院但需延續專業護理的人,以及需要特定護理操作或家庭照顧指導的個案。
何時考慮安排居家護理服務
下列情況可視需求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安排居家護理服務
- 住院出院後仍需專業換管或傷口護理
- 行動不便或交通不便而影響門診回診的連續照護
- 家中主要照顧者需專業指導與情緒支持時
衛生主管機關已建置查詢平台,民眾可透過相關管道了解各地居家護理所的服務範圍與可及性。當考慮使用居家護理服務時,建議與主治醫師、長照管理人員或護理團隊討論個別需求與可行方案,以免延誤必要醫療處置。
隨著社區照護網絡的擴充,居家護理所扮演從生至終的多元照護角色,對提升在地生活品質與減少不必要醫療移動具有實際意義。民眾與照護者可在面臨出院銜接或長期照護規劃時,主動詢問並評估是否納入居家護理服務。
重點回顧
居家護理所快速佈建提升社區照護能量,重點在於延續出院照護、照顧高齡失能者與提供居家專業操作,能增進在地生活品質但仍需配合醫療與長照評估以掌握風險與適用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