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輔助治療犬退休 帶出陪伴犬在醫療場域的角色轉變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醫院輔助治療犬退休 帶出陪伴犬在醫療場域的角色轉變

全台首隻駐點醫院輔助治療犬正式退休,引發對陪伴犬在醫療環境角色、退役安排與照護需求的討論。本文以教育角度說明陪伴犬常見功能、適用族群與退役考量,供醫療人員與民眾參考判斷。

一隻長期在醫療場域協助的輔助治療犬近期完成服務並在院方見證下正式卸下服務背心。此一事件除了具有象徵意義外,也提醒社會關注陪伴犬於醫療環境中的定位、對象接觸方式以及退役後的生活安排。

輔助治療犬在醫療場域的角色

在醫療或照護環境中訓練有素的陪伴犬常被安排於特定活動中,主要目的是提供情緒陪伴與非藥物性支持。這類活動通常由專責團隊規劃,並在考量病人安全與感染控制下進行。

  • 陪伴與情緒支持:透過互動帶來安撫效果,但非替代專業治療。
  • 社交促進:在合適情境中協助促進人際互動。
  • 短暫緩解壓力的活動性介入,需由場域管理方評估適應性。

哪些族群可能受益與使用限制

可能從陪伴犬互動中獲益的對象包括部分住院或門診病人、長期照顧者與訪客,但並非人人適合。免疫低下者、對動物過敏者或恐犬症患者在參與前需格外評估,以免造成風險或不適。

參與前的評估要點

場域通常會就病人狀況、感染風險與個人偏好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安排犬隻進入接觸。這些評估有助於在保護病人與犬隻福祉間取得平衡。

退役安排與犬隻照護建議

輔助治療犬退役後的安排應優先考量犬隻的生活品質與健康需求。常見的處理方向包括返家生活、轉由熟悉的照護者陪伴,或由相關團隊協助尋找適當環境。

  • 行為與健康評估有助於決定最合適的退役安置方式。
  • 退役期間應持續關注犬隻壓力反應與日常適應情況。
  • 若犬隻需要長期照顧,相關單位或飼主間的溝通與資源整合十分重要。

現場管理與安全考量

醫療場域使用陪伴犬時,場館管理面向包含動物健康、感染控制、動線規劃與人員培訓等要素。負責單位通常會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制訂活動範圍與人員指引,以維護病人安全與犬隻福祉。

何時尋求專業協助

若在安排陪伴犬進入醫療場域或退役安置上產生疑問,建議向具經驗的動物行為專業或相關單位諮詢。他們可提供有關行為評估、適應訓練與照護需求的建議,協助擬定符合場域條件的方案。

這次駐點輔助治療犬的退休為相關從業人員與民眾提供檢視陪伴犬制度的契機,提醒大家在肯定陪伴價值的同時,也要重視犬隻退役後的權益與場域運作的安全準備。從事此類工作者宜持續溝通與規劃,以兼顧人與動物的雙方福祉。

重點回顧

駐院輔助治療犬退役突顯陪伴犬在醫療場域的功能與限制,需在安全評估下安排互動,並妥善規劃退役後的照護與適應環境。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